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1.5【拓展阅读】在古诗文中感受我国的农耕文明.docx
文件大小:12.85 KB
总页数:1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拓展阅读】

在古诗文中感受我国的农耕文明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产生了辉煌的农耕文明。翻开我国古代诗歌作品,历代文人墨客都写下了许多关于古人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了劳动之美、劳动之乐的美好情怀,也表达了劳动之艰辛和劳动之收获的情感,更向后人传递着伟大的劳动智慧。无论是上古时期的神农氏授民以稼穑,以农耕文明稳固国家的根本,还是后来的各种著作,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劳动文化和劳动价值观,为劳模精神的形成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基因,使劳模精神从根基里就拥有了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崇尚劳动的品格。我国关于劳动的记载,从《古诗源》到《诗经》,到后来各个历史时期的诗歌,无一不传递着我国优秀的劳动文化。

《击壤歌》是《古诗源》中的第一篇,流传于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描绘了上古尧帝时代人们每天伴随太阳休息或劳作,自己凿井,自己耕种,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过着自给自足、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劳作中享受生活的安闲自乐,在丰收的成果中得到收获的满足感。

我国古代很多田园诗不仅展现了农耕场景和劳动情感,更蕴含了深厚的农耕文化,体现了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例如,在《诗经》中的《七月》篇中,详细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全面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智慧。在韦应物的《观田家》中,“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描绘了早春二月,农民们开始忙碌春耕的场景。又如在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展现了农民们白天耕作、夜晚纺织的勤劳生活。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以亲身的劳动体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