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孔子的严谨精神影响着现代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docx
文件大小:15.7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2.95千字
文档摘要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

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言行举止,莫非心之所发。虽说人心难测,隐密藏深,但每一个言行举止都是心念、心思自然流露的信息。

透过人们的每一个言行举止,我们就可以了解和觉知其人心中的所思所想:志趣追求什么,价值操守为何,性格或人格怎样……

我们既可透过人的言行举止来掌握其内心,同时就可通过言行举止的修为来看心性的修养如何。

一个人的道德心性修为,必然要藉由外在的言行举止来展现和实现。

一个人的为人严谨,人生踏实,便是说他(她)的言行举止合情合理,中规中矩,无有矫揉造作。

《论语》一书,早就对此有所揭示。在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这一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们中国人心性修为的价值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为何,做一名中国人的合情合理意味着什么。

孔子关于言行举止合情合理的人生修为论说,出自《论语·子路》,原文是: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这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是皆言人之行为,然都体现着仁之价值意蕴。内心的仁义价值,必体现在行为上。

人生的道德,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方是合情合理的德行。只有非仁不为,非义不取,方能保证做人的严谨,为人的实在。

恭为德性,是见容于外而显现为恭敬的神态和气象。恭之德行,是有礼节的体现。

“居处恭”,是内心拥有了礼之敬的德性,然后表现在人的外在神态、仪容和举止上。

“貌思恭”(《论语·季氏》)的人生修为,既是持己之恭,又是待人之恭。

“居处恭”的人生修为,既是“克己复礼”(《论语·颜渊》)的工夫使然,又是“克己复礼为仁”的德行体现。

此一人生修为,既是自己将内在的道德修养展现于外,体现出自身修为的外在成果,又是人生交际上的待人以礼,显示出对别人人格和人性的尊敬。

“居处恭”的德行修养,是藉由求诸己的修为,以达致人际交接和相处的礼尚往来之道:

一方面,我以恭敬待人,方能要求别人恭敬待己。一方面,只有己行恭敬以待人,方能使人回馈恭敬以待己。

在人际交往中,“居处恭”的德行素养,既是在尽己性命上的伦理和道德要求,又是旨在达致令人尊敬自己的道术和交往之方。

“居处恭”的德行素养,体现在“九容”上,便是: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礼记·玉藻》)

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和神态形象等,无不合情合理,方能文质彬彬,端庄大方,文明有礼。

在先哲看来,谦恭、恭顺等道德价值品性,无不体现在人生日常的行为之中:

一恭了,则胸中惺然不昧,一身之四肢百骸血脉都流贯了,吾心自然安安顿顿、严谨中正,全没有放逸的纠结、浪荡。

人品修养上的“居处恭”,便是居处有礼、文明礼貌和重品行、讲正气,守规矩的当下。

敬为德性,是见事于外而呈现为恭敬、敬重的德行。敬之品行,是有道德修养的体现。

“执事敬”的人生修为,是内心之德性体现在人的事业和作为上。

《论语》的“敬事而信”(《学而》)和“事思敬”(《季氏》),皆是这一价值意旨的重要体现。

“执事敬”的人生修为,既是心性的修养使然,又是心性修养在事业上的德行体现。

它既是将自己内在德行之敬展现在外在的干事业、做事情之中,又是实际工作和履行职责中对待事业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执事敬”的德行,乃是依托求诸己的心性修养,而旨在达致事业上的勤勉、精一和不懈之道。爱岗敬业,便是对事业的忠诚不贰。

对于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我以敬之德操己做事,方能要求别人敬业。身教重于言教,只有上行方能下效。

在政治治理和社会管理人中,“执事敬”的工作态度,既是尽己做人的居敬本分,又是达致令人敬业的道术要求。

一名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有“敬事而信”,方能彰显信义,而取信于人。

一个人只有坚持“事思敬”的原则,方能在人生作为上主一笃实,做到全神贯注,达致心无旁骛。

在先哲看来,敬重、敬慎和敬畏等道德修为价值,无不体现在人生日常的做事之中:

一敬了,则胸中主一无适,万事之始终条理都贯彻了,吾心自然停停当当、光明正大,全没有杂乱的烦扰。

人生作为上的“事思敬”,便是事业忠诚、执事敬慎和办事认真以及讲操守、尽职责、树形象的当下。

忠为德性,是见内心之“与”于外而彰显为诚信的德行。忠之德行,是“主忠信”的修为成果。

“与人忠”,是心之忠的品德体现在人的交接、交往上。

孔子弟子曾子所言的“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的省身修为,便是这一价值意旨的体现。

“与人忠”的人生修为,是藉由求诸己的尽己心之所为,旨在达致“与人”交际上相互之间的诚心诚意。

这里的价值内涵是:一方面,我以忠心待人,方能要求别人以忠心待己。一方面,只有自身忠诚以待人,方能使人回馈忠诚以待己。

“与人忠”的德行,既是尽己性命的本性使然,又是得到他人信服、信任的道术和智慧之方。

在“与人忠”的论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