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内容提要科学问题科学假说的创立科学假说的检验第2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讨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还是始于问题?归纳主义发现观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科学发现的程序是:(1)观察和记录事实(2)分析事实并归类(3)进一步归纳引导出一般结论(4)验证结论第3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科学问题定义:科学问题是指在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第4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科学问题的类型1.“是什么”的问题。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识别或判定。2.“为什么”的问题,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行为的目的。3.“怎么样”的问题,要求描述所研究的对象或对象系统的状态或过程。第5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科学问题的产生1.当已有理论内部显现逻辑困难时,产生科学问题2.已有理论同经验产生矛盾时,产生科学问题3.已有理论之间产生矛盾时候,产生科学问题第6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科学问题的解答途径1.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问题2.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答问题3.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第7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内容提要科学问题科学假说的创立科学假说的检验第8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科学假说定义:是人们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预先在自己头脑中做出的假定性解释。和科学理论一样,必须具有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假说是通往科学理论的桥梁;科学假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科学假说为科学研究指明方向;不同科学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认识的发展。第9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解释性原则假说应与已知的经过实践复核的事实相符合,不仅能解释个别事实,而且能解释一系列相关的事实。对应性原则假说的提出不应与经过严格检验的理论中的内容相矛盾,而应与它们在适用范围内相对应或相一致。可检验性原则提出的假说必须是原则上能够被实践检验的,任何不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的假说,都不是科学假说。简单性原则假说在逻辑上应该简单,应以尽可能少的原理或基本假定为前提,来解释一定领域内所有的已知事实。第10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溯因推理——一种提出尝试性假说的推理美国哲学家查尔斯·皮尔士曾把推理划分为三种类型: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并着重探讨了溯因推理。在他看来,溯因推理是独立于演绎和归纳的第三种推理,它是一种提出尝试性假说的推理类型。它的形式是:观察到了令人吃惊的现象B;如果A是真的,则B可获得解释;因此,有理由猜想A是真的。第11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溯因推理的重新表述皮尔士的观点被诺伍德·汉森所发展。汉森确信存在发现的逻辑。溯因推理就是一种发现的逻辑。1958年,他在《发现的模式》一书中通过对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过程的分析,对溯因推理的形式进行了重新表述:⑴一些意外的令人吃惊的现象P1,P2,P3……被观察到;⑵找到一个假说H,它能对P1,P2,P3……的原因作出解释;⑶因此,有理由提出假说H。第12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种不被人们关注的推理食品柜里的干酪不见了,仅留下一些碎屑,昨晚听到了来自食品柜的刮擦声音,——————————————————所以,干酪是被老鼠吃了。第13页,共3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想象、灵感和直觉——科学发现的心理学机制想象科学发现是一种“思维的自由创造”,但这种“创造”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自由性”和“严密性”的统一。能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只能是想象。想象贯穿于创造过程的始终,没有想象做铺垫,灵感和直觉也就无从谈起。灵感人类创造心理处于激发状态的表现,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触发灵感的条件大概有三:科学家必须对所研究的问题已作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科学家必须为解决问题而穷思竭虑以至达到“忘我”的境界;科学家必须在紧张之余稍有松弛。直觉灵感状态到达以前,思维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允许进行各种想象,但往往毫无结果。只有在思维暂时中断的时候,灵感才有可能突然而致,因为思维越活跃越难从混乱的思绪中作出最佳的选择,而直觉就是这种选择,它是灵感状态达到高潮之后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