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孔子的政治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docx
文件大小:15.6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孔子自鲁国大司寇的位置离开后,就再也没有从政的机会,开启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的流浪的旅程,多次陷入被人围困的窘境,也被人形容为“丧家之犬”。最让孔子郁闷的是,徒弟离开自己都能混个很不错的官当,而自己就是没机会,只能无奈地感叹“河不出图,洛不出书,我已矣夫”,临死时痛苦地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这些都能让人体会到,孔子想改变社会却又无处着力的无奈。

仔细研究孔子的传记,不难发现孔子不能实现理想是有原因的。

孔子因贵族出身的缘故,自小能够进入执政者的视野,所以自幼好礼才能被孟釐子高度重视,孟釐子要求儿子孟懿子一定要拜孔子为师。正是由于孟懿子与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鲁国国君在南宫敬叔要求与孔子同行时,才会资助孔子车马和仆人前去学习周礼。此外,孔子所有的执政经历都是在鲁国发生的。这都表明,孔子的基础是在鲁国。

反观年轻时在其他国家的遭遇,孔子就比较悲催了: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期间,孔子结识了齐景公,后来也多有交集,但在齐国仍没机会。所以,鲁国才是孔子的大本营。因此,孔子后来出走鲁国的行为可算是轻易地抛弃了自己的根本。

孔子出走鲁国,主要原因是堕三都行动引发的与季氏之间的矛盾(参见孔子真实的执政水平是怎样的?)。季桓子急不可耐地接收齐景公送来的美女和好马,又在郊祀的时候不给大夫们分祭肉。孔子认为鲁国君臣无礼以及发出了不用自己的信号,便直接出走了。因为孔子在时将鲁国治理得很好,以及长久的好名声摆在那,所以季氏并没想对孔子下死手的打算,最多会将孔子免职,这点可以从季桓子知道孔子出走后的反应看出来。只是孔子看不下去了,或者说,孔子的脸皮没那么厚,于是出走。但孔子永远想不到的是,自己这一次主动辞职,却再也没有执政和实践理想的机会了。

孔子自鲁国出走后至返回鲁国期间共十四年,在卫国、曹国、陈国、蔡国、郑国、宋国和楚国都待过,而在卫国的时间最长,留下的记述最多。这段时间里,孔子一直得不到重用,甚至几度面临杀身之祸,归结起来是理念不合、利益冲突和无妄之灾。

一、理念不合

孔子再次到卫国时,卫灵公夫人南子以卫灵公的名义召见了孔子。孔子不得已前去拜见,还行了礼,引起子路极大不满,只好对天发誓才算完事。一个月后,卫灵公与南子同行,还让宦官坐在同一辆车,而让孔子坐在后面的车里,一行人招摇过市,使孔子深以为耻,便离开了卫国。孔子又一次回到卫国后,卫灵公虽然亲自出城迎接,但也不予重用。之后,卫灵公询问排兵布阵之事,孔子以没学过为由回避了;第二天,两人谈话时,卫灵公又心不在焉,孔子又一次离开卫国。

孔子不回答卫灵公关于排兵布阵的问题,主要认为卫灵公更该问礼和治国之事,而不是军事问题;其他的则是,孔子认为卫灵公太无礼,不可以共事。像在陈国、蔡国及不见赵简子等都属于理念不合的缘故。因此,孔子在陈蔡之间遭受重大困境之时,才会以询问的方式来安抚弟子们,而子贡同孔子的对话则说明了孔子为何与人理念不合的原因—不肯向现实做出一点让步。

二、利益冲突

孔子第一次到卫国时,卫灵公参照孔子在鲁国的待遇,给“俸粟六万斗”。但不久,孔子就遭人谗言,被卫灵公派人监视,吓得离开卫国。在宋国时就更危险,司马(掌兵权)桓魋厌恶孔子的宋国后裔身和个人能力,便派人下杀手,只是未成功罢了。

孔子在陈、蔡之间就更惨了。大夫们得知孔子接受楚昭王的邀请并要前往楚国的消息后,惧怕孔子当政后会威胁到自己,便直接派兵围困孔子,差点将孔子一行人饿死。所幸,子贡前往楚军军营游说楚昭王派人迎接,然后孔子等人才幸免于难。

三、无妄之灾

孔子前往陈国时,经过一个叫匡的地方,弟子颜刻替他赶车。颜刻用马鞭子指着说:“从前我进入过这个城,就是由那缺口进去的”。匡人听说后,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来了,而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于是匡人就围困孔子。孔子的模样很像阳虎,所以被困在那里整整五天。

孔子路过一个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据蒲反叛卫国,蒲人还扣留了孔子。弟子公良孺身材高大,有才德和勇力,拼死跟蒲人作战,将蒲人打害怕了。蒲人逼着孔子订立盟约,才放孔子等人从东门出去。而孔子到了卫国就违约,留下一句“要盟也,神不听。”

孔子到达楚国之后,楚昭王想将书社的七百里地封给孔子。孔子此时即将迎来人生中最光明的时刻,但随即便被令尹子西给扑灭了。子西先拿楚国但任使者、辅相、将率、官尹的人员同孔子的弟子们比较,又拿孔子与商武王、周文王比较,认为封给孔子七百里土地对楚国很不利,打消了楚昭王封赏孔子的打算。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於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