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高效培优讲义)(原卷版).docx
文件大小:1.19 M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9.64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题型导航】

TOC\o13\h\z\u【重难题型讲解】 1

题型1声音的产生 1

题型2声音的传播 4

题型3声速和回声 6

题型4骨传导 8

【能力培优练】 9

【链接中考】 14

【重难题型讲解】

题型1声音的产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特别提醒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成为声源。

3、探究声音的产生

(1)轻压喉部:轻捏喉部,然后说话或者唱歌,发声时,手指感到喉咙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声带(固体)振动发声。

(2)拨动橡皮筋: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然后再捏住橡皮筋:拨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嗡嗡”声,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捏住橡皮筋时,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橡皮筋(固体)振动发声。

(3)吹响笛子:笛子发声时,把手放在笛孔处,能感觉到气流的振动;停止吹气,没有振动的气流,笛声消失,空气柱(气体)振动发声。

(4)用筷子搅动水(不要碰触水盆):水发出“哗哗”的声音;当水面平静下来,水不再振动,不再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①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②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

(6)敲击音叉:敲击音叉时,音叉附近的乒乓球跳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7)正在发声的音箱:用手按住音箱的纸盆,感觉到纸盆在振动。

4、确定声源:弦乐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管乐是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打击乐是由被打击乐器的振动产生的等。

★特别提醒

(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其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空气)、液体(水)、固体(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此时,空气、水、声带就是声源。

(2)只有正在发生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探究归纳】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典例11】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这个现象说明()

A.水花溅起能使音叉发声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典例12】《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大型文化演出项目,演出以少林、禅宗文化内涵为背景,以音乐、舞蹈、武术为载体,运用独到的创意和现代科技手段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如图所示的是演出乐器之一———木鱼,敲击木鱼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木鱼内空气产生的;观众听到的音乐声是通过传播的。

【典例13】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两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

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跟踪训练2北京时间8月3日晚,2024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孙颖莎与陈梦再度巅峰对决,看台上的观众为两人加油呐喊,呐喊声是由于人们声带的而产生的,孙颖莎和陈梦听到的呐喊声是通过传入耳中的;成语“隔墙有耳”说明可以传声。

跟踪训练3请完成下列实验有关的填空。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甲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题型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