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物理》每日一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图所示的折射现象(a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波长,光束a比光束b长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
答案:A
解析:A、C、因为b光的偏折程度大于a光的偏折程度,则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则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比b光的波长长.
由n=c/v=λ0fλf=λ0λ,a光的折射率小,真空中波长大,则由此式知在水中的波长,光束a比光束b长.故AC正确
B、根据v=c/n得,b光的折射率大,则b光的传播速度小.故B错误.
D、根据sinC=1/n知,b光的折射率大,则临界角小.故D错误.
故选:AC.
2、社区志愿者对居民日常用电常识进行了调查,下列说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可用铜丝替代烧断的保险丝
B.更换灯泡时要先切断电源
C.能用湿布擦拭正发光的灯管
D.低于220V的电压都安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安全用电知识。在家庭用电中,保险丝需用特定材料,铜丝不能替代,否则起不到保护作用。更换灯泡先切断电源,可避免触电。湿布擦拭发光灯管易触电。低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220V电压很危险。所以应选择B选项,更换灯泡时先切断电源是正确的安全用电做法。
3、图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了两个力,从图中可看出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
B.F1F2
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D
解析: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图示是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比较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必须是同一个单位长度的时候才有可比性.所以本题两力单位长度不同,所以条件不足,无法判断.D符合题意.
4、下列四项关于物理常识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均说明电荷可以创生
B.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法拉第发现了磁生电
C.赫兹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进行了实验验证
D.红外线比紫外线频率高,它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物理常识。在物理学中,电荷不能创生,A选项错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B选项正确。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进行了实验验证,C选项错误。紫外线比红外线频率高,且紫外线有消毒杀菌作用,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答案选B。
5、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解析:此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即该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故选B。
6、两金属小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3Q和-Q,将两小球接触后,它们所带的电荷量总共为()
A.3Q
B.2Q
C.Q
D.-Q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电荷守恒定律。当两金属小球接触后,电荷会重新分布。总电荷量为两球电荷量之和,即+3Q+(-Q)=2Q。根据电荷守恒,接触后它们所带的电荷量总共为2Q,所以答案选B。
7、原来平整的细沙面上放上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
A.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
B.甲对沙子的压强一定比乙对沙子的压强小
C.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D.甲对沙子的压力一定比乙对沙子的压力大
答案:B
解析:
8、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正电荷和负电荷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爱迪生命名的
B.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D.库仑利用扭秤装置得出了库仑定律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物理学史的知识。在物理学发展中,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由密立根测得,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概念并用电场线表示,库仑通过扭秤装置得出库仑定律。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