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清单集训/夯实基础
●高频考题优选/巩固排查
●核心素养探究/中考新趋势;1.在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汽化现象的有()
A.冬天河水结冰
B.洗过的头发过一会儿就变干了
C.湿衣服晾干
D.新鲜的大白菜慢慢干瘪;2.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酒精会沸腾
C.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D.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3.教材P115,T4·习题改编如图所示为吐鲁番当地使用的“坎儿井”的示意图,井下的温度较___,且减少了水面与空气的___________,更减慢了水面上方空气的流速,从而可以有效地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输水过程中的蒸发。;4.如图所示,小明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膨胀,是因为袋内酒精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的体积变_________,是由于袋内酒精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8.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时会看到冰棒外冒“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白气”就是水蒸气
B.“白气”是冰棒周围的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C.“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白气”是冰棒自身熔化后形成的小水珠;9.高新科技如图所示是某公司研制的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它利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
C.汽化D.凝固;10.古代科技《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焙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A.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B.提高湿纸的温度
C.加大湿纸的表面积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1.易错题夏天,小明将冰??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甲、乙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会出现小水珠,使得杯壁变得模糊。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
B.甲杯中水珠是液化现象,乙杯中水珠是汽化现象
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12.较难题“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科学探究某班同学在进行观察“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发现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是水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3)有两组虽然选用的实验仪器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丙,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不同。;第3节汽化和液化;14.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上层的油和下层的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为60℃,当温度达到_____℃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当下层的醋全部_______后,继续加热,油的温度就会升高,就不可能赤手从油锅中取铁球了。;15.较难题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空调电扇,先将空可乐瓶的瓶盖旋紧,去掉瓶底,开口朝上,倒入适量的冰水混合物,再将其固定在电扇的后面,打开电扇就能感受到凉风,感到凉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瓶里的冰熔化______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其中之二是空气流动加快,瓶里的水蒸发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使空气温度降低得更多。;16.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