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鲁迅在《祝福》中对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有哪些具体表现?.docx
文件大小:14.07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2.26千字
文档摘要

《祝福》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是无情揭露和批判封建道德观念对农村残害的讽刺小说。鲁迅认为,人之所以有恶习和劣根性,是由于社会的罪恶、时代的悲剧所造成的。这种“罪恶”“悲剧”是可以用“祝福”加以掩盖和粉饰的,鲁迅先生用反讽艺术,对这种“罪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祝福》的主题,是通过讲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示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充分体现鲁迅先生的反封建精神。作品围绕第一段的“祝福”与最后一段的“祝福”,在前后呼应的爆竹声中,以主人公祥林嫂的逝世结束,深刻、详细地刻画了具有悲苦命运的祥林嫂,以此揭露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无论是前后呼应的“祝福”,还是最后一段“祝福”的场景,与祥林嫂死亡之间“幸与不幸”的对比,都是作品中反讽较为突出的表现。文中极富讽刺意味的细节随处可见,比如鲁四老爷书房摆放的《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四书衬》,以及书房墙上朱拓的陈抟老祖的“夀”字,这些都是作品中的反讽表现。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祝福”二字的理解,都是极具吉祥、向上、幸福意味的,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的期盼,即便在古代,“祝福”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也是具有积极象征意义的。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祝福”,与人们理解中的祝福完全悖谬,《祝福》中祥林嫂的“祝福”是临死前的一种祈愿,祈愿过上好日子,这种祈愿与新年夜的鞭炮声,以及祥林嫂新年夜的死亡,共同构成对“祝福”二字的讽刺意味,讽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在今天看来,封建思想中对女性的压迫,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人祭”。在中国封建社会,“女性就是弱者”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将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善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祝福》中对祥林嫂命运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小说通过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反映了当时农民贫困生活和封建思想对人们精神世界的侵蚀。

《祝福》中,除了祥林嫂这一主要人物形象外,其他人物的形象也是个性极其鲜明的,卫老婆子那般尖酸刻薄,鲁四老爷那般冷酷自私。不可否认,这些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反讽特点。

一方面,祥林嫂作为被封建制度、封建思想残害的妇女形象,悲剧命运与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无可分割。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作品以她作为反讽对象,揭示封建社会吃人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典型的讽刺是祥林嫂同时面对族权、夫权、父权和神权的逼迫。面对丈夫的死亡,想要从一而终,无人知晓姓名,因丈夫之名被称祥林嫂,此为夫权。被婆婆带走,不得不遵从,这为父权。嫁于贺老六,便是贺家的人,这为族权。男尊女卑,失节遭神弃,此为神权。她想要从一而终,却不得不嫁给贺老六,这是夫权和族权的对抗;想要从一而终却失节遭神弃,是夫权和神权的抗争。如此看来,无论她选其一,面对的就是余其三的共同压迫,她的结局似乎早有注定。

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本身也有反讽作用。祥林嫂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具有农村妇女的善良淳朴和勤劳能干。她在外貌形象上,也符合农村女性的典型特征。这样的描写,有一种祥林嫂悲惨命运似乎刻进骨血的反讽意味。对于祥林嫂来说,最终的结局无论怎么抗争都是难以避免的。从人物形象本身来说,作者将祥林嫂作为封建礼教下被迫害的妇女形象进行塑造,是对她悲惨命运的一种反讽式处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积极意义。这是作品反讽及荒诞意味强烈、丰富深刻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虽然柳妈“善良”,但是深受封建礼教与迷信毒害,最终成为害死祥林嫂的帮凶之一。还有利欲熏心、冷漠无情的卫老婆子,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鲁四老爷等,诸如此类的人物形象,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作者创作中的反讽及荒诞手法。

就《祝福》的故事情节来讲,极为简单明了,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会有一种感觉,故事情节的发展带给人不同程度的突兀之感。如果将每个故事情节都与祥林嫂悲剧的人生结合起来,就会觉得这种发展变化是有迹可循的。《祝福》并没有如鲁迅的《阿Q正传》等其他作品一般,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大加渲染。《祝福》中,鲁迅仅仅是通过相对简单叙述的方式进行连贯性的故事情节展示,完整地把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发展变化全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正是这种简单明了,淋漓尽致凸显出作者对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小说中,很多祥林嫂生活环境的描写,也体现出充分的反讽及荒诞意味。祥林嫂长达四年的鲁镇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造就她悲剧的因素之一。小说中的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物,或多或少凸显出了一定的“积极人性”。比如柳妈,尽管她的存在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但是她是个“善良人”。抛却他们的“积极人性”,剩下的人物另一面,都是在封建道德观念和封建伦理纲常维护下麻木不仁的形象,鲁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社会下层人物在封建思想文化影响下的麻木和愚昧。鲁迅通过对鲁镇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鲁镇人民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的麻木、愚昧和不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