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鲁迅与郁达夫友谊成因探索.docx
文件大小:12.8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1.5千字
文档摘要

鲁迅与郁达夫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朋友,近于亲人。郁达夫说鲁迅是伟大的,在文品和人品上都可算是“中国作家中的第一人”,对他崇敬之至;及至鲁迅去世后,又写了一大批追悼纪念的文章。而鲁迅对郁达夫的小说,也很推崇。

鲁迅与郁达夫是朋友,有很多相似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是异常敏感的人,这种性格来源于早年的经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家道中落这一条。鲁迅少年丧父,郁达夫从小失怙,家道中落,寡母抚孤,在二人的心灵上都留下深刻的影响。鲁迅说过:“有谁从小康坠入困顿的吗?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终身难忘为给父亲治病而在当铺前所受的白眼。郁达夫有过母亲为了满足他穿一双皮鞋的愿望,“老了面皮”,“上大街上的洋文货店去赊去”的感受。

鲁迅与郁达夫第一次见面,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儿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那时候,鲁迅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当时鲁迅的脸色很青,胡子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身体矮小。郁达夫印象中,鲁迅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可爱。就在那时,鲁迅和郁达夫在一家小羊肉铺里喝过白干;到了上海之后,所喝的,大抵是黄酒。有一天,鲁迅送了郁达夫十多年陈的绍兴黄酒,说是一位绍兴同乡,带出来送他的。

鲁迅与郁达夫的脾气性格与文章风格截然不同,但他们却有交情,有合作,是惺惺相惜的关系。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后,郁达夫念及鲁迅身陷战区,急于想找到他。当探寻鲁迅不遇时,竟焦急得在报上登寻人启事,患难友情可见一斑。鲁迅对郁达夫也是关怀备至,特别当郁达夫遭人误解时,鲁迅总忘不了说几句公道话。如1927年10月,鲁迅在《扣丝杂感》、《夜记》里维护郁达夫。

1927年,鲁迅和郁达夫共同在上海生活,两人也从朋友升级到了挚友。对鲁迅来说,郁达夫是他所有朋友中,最为知心的一位,也是最为了解自己的一位。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与世长辞,10月24日时,郁达夫在上海写了一篇文章,即《怀鲁迅》。随后,《怀鲁迅》一文也在《文学》杂志上刊登发表。郁达夫用词准确,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对鲁迅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写出自己对鲁迅深深的怀念之情。1937年,是鲁迅逝世一周年,郁达夫再次写了一篇名为《鲁迅的伟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鲁迅的缅怀之情。

鲁迅与郁达夫友谊深厚,一则因系同乡,二则因所处的时代,所看的书,和所与交游的友人。由于他们是同一类属的缘故,两人始终没有发生过冲突。自从郁达夫搬到杭州后,和鲁迅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但每次当郁达夫去上海时,无论多忙,总要抽出时间去和鲁迅谈谈,或者是一起吃顿饭。而上海的各大杂志、报馆,要想约鲁迅稿子的时候,也总是要郁达夫到上海去和鲁迅交涉的回数多。当鲁迅对编辑们发脾气的时候,郁达夫往往要担任调停和解的角色。

鲁迅与郁达夫的交往,也是美食与美酒的精彩碰撞。从1923年相识到1936年鲁迅逝世,13年中,两人你来我往,喝了多少酒,吃了多少菜,恐怕很难说清。“达夫招饮”的记述也每每见于鲁迅日记中。郁达夫日记中也有细致的记录:“午后打了四圈牌,想睡睡不着,就找鲁迅聊天,他送我一瓶绍酒,金黄色,有八九年光景。改天找一个好日子,弄几盘好菜来喝。”郁达夫和鲁迅的交往充满了浓浓的酒气,但他们之间的醉意,超过了酒本身,这种醉更有一种朋友的情谊在里边。

鲁迅与郁达夫不仅有共同的文学追求,并且还是革命战友。他们始终能够站在正义的立场,用手中的笔不懈地战斗。鲁迅尚在人世时,郁达夫曾作有多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对鲁迅的欣赏之情。在鲁迅日记中,也写到了郁达夫曾赠诗给自己的这一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