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分析——以《项脊轩志》的两个.docx
文件大小:42.4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6.14千字
文档摘要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散文英译分析——以《项脊轩志》的两个译本为例

崔凯,陈芍霏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1)

接受美学在20世纪中后期诞生并盛行,将传统的文学研究从以作品和作者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的重要性[1]。该理论至今仍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有着重要影响。而对于翻译实践,接受美学理论同样具有启示作用,影响译者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一定程度上指导译者完成翻译的意义再生这一任务。

《项脊轩志》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回忆性散文[2]。该散文语言朴实而生动,情感真挚而动人,意蕴丰富而深刻,文章的言外之意给读者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