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舌战群儒——《三国演义》读后感
3000字
感悟舌战群儒——《三国演义》读后感3000字:
舌战群儒。诸葛亮出使东吴,想促成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当时刚
出山的诸葛亮可谓人微言轻,却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如果成功了,
刘备集团就有得以保存的可能;如果失败了,那么刘备集团就此结束。
所以,当时诸葛亮的压力其实是巨大的。
孙权当时也很烦恼,因为主降派竟然占了多数,主战派却不多。
可以说,武将都主战,文官都主降。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投降了,
文官的职位得以继续保存,管理民生等事情还是要有人做,对于文官
来说,改朝换代不过是换身衣服、换个公章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对
于武官,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投降了,就基本上全国统一了,
变得没仗可打了,没仗打了,武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曹操还得
防着武将造反,毕竟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历朝历代的兔死狗烹的典
故他们来说太熟悉了。所以,只有战,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孙权呢?当然是主战,投降了,车不过一辆,还失去了自由,曹
操肯定会监视他,甚至杀害他。当刘琮投降后,不也被曹操杀了。不
投降,至少还有可能继续称霸一方。所以孙权当然是主战派。
1
这样,孙权和刘备其实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那就是联合起来
抗曹。按理说,诸葛亮来了,孙权应该马上接见,但是却让诸葛亮会
见江东群儒,这是有目的的。
孙权的目的,一是让第三方阵营的诸葛亮杀杀投降派的锐气;二
是让江东群儒先会会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连江东群儒都斗不过,说明
他的水平还不如江东群儒,那也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会见诸葛亮了。
这场辩论实在太精彩了,所以不得不详说。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才
华给观众和评委看。内容要讲理,但态度不能讲理。一定要当仁不让,
不能退避三舍。现在来看辩论双方选手,诸葛亮和江东群儒。
第一回合:诸葛亮和张昭。谈战略。
张昭问:“听说你很会吹牛逼,经常说自己很牛?”
诸葛亮答:“我确实很牛。”
张昭又问:“你竟然那么牛,怎么刘备得到你,荆襄之地反而被
曹操所得,不知是何道理?”
诸葛亮答:“第一,要得到这块地太容易了,只是我主刘备不忍
夺同宗基业,不是我们能力不行,只是我们心地善良。第二,曹操得
到,是因为糊涂虫刘琮听信奸臣言语,暗自投降造成的。第三,我们
屯兵江夏,有更大的抱负,非等闲之辈能了解。”
2
张昭问:“既然这样,那么你的言论是矛盾的。你说你能力那么
大,自比管乐,但管乐都做出了大事,你呢?刘备没得到你之前,还
可以割据城池。得到你之后,就连吃败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
奔夏口,被曹操赶得无路可走。可见,刘备得到你反而不如从前了,
你如何解释!”
诸葛亮答:“我们高鹏志向很远大的,你们凡鸟看不出来。人生
病了,一定要先温和调养,等身体好了,再下猛药。不懂的人一上来
就服猛药,读后感就是找死。现在我们兵少将少,属
于身体虚弱,不会鲁莽地玩命。这叫审时度势,你们不会懂的。即使
这样,我们还把夏侯惇、曹仕打得大败,管仲乐毅不过如此。刘琮降
曹,是我主公不忍夺同宗基本,当阳之败,是舍不得百姓,这都是大
仁大义。胜负乃兵家常事,高祖刘邦被项羽打败,但在垓下一战定乾
坤。这些都不是夸夸其谈的人所能理解的,诚为天下笑耳。”
第二回合:诸葛亮和虞翻。谈时局。
虞翻说:“曹操很厉害的。”
诸葛亮说:“那只是乌合之众,数量多却不用怕。”
虞翻问:“打败仗了,求我们帮忙,还说不怕,骗人。”
这时,不承认显得无耻,承认显得无能。这时最好的办法是不回
应,转守为攻,把问题引到对方身上。
3
诸葛亮笑笑说:“我们这样都血战到底,哪像你们,兵精粮足,
又有长江之险,还没有开始打,就想着怎么投降。跟你们比起来,我
们确实勇敢多了。”
第三回合:诸葛亮和步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