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言快语
罚迟到学生抄千遍“”字该不该
刘海明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学校教书的功能不存在异议,育人方面学校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讨论得并不多。在学校,师生之间不再是紧凑型关系。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讲课之外的事务,学生需要老师干预不,如果需要干预,有无边界和程度之别,也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处罚违纪学生,轻了无济于事,重了遭到非议。如何拿捏,总是个问题。
据《成都商报》10月28日报道:成都一高校辅导员罚上课迟到的学生抄千遍“”字,音biang。学生表示,抄起来特别累,抄了200个就抄不下去了,“累得再也不敢迟到”。
任课老师没有开罚,辅导员老师看不下去,对经常迟到的学生罚抄“”千遍。这样的惩罚,确实罕见。有人觉得这样的处罚太变态,有人觉得这样的处罚很个性。无论赞成还是反对,网友的观点都在预料之中。让我诧异的,是我们的课堂测试。
在新闻评论课上,要求学生就此新闻当场写个评论。一小时后,查看学生的观点,学生普遍不满惩罚迟到学生。在学生看来,只要老师课上得好,不愁没人听,学生也不会迟到,甚至上课不玩手机;反之,老师课讲得不怎么样,学生晚来或者玩手机,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舆情”虽不算新奇,却耐人寻味:对于上课迟到的学生,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换句话说,学生上课迟到,是老师该自罚呢,还是该惩罚学生呢?
上课迟到和老师讲课水平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关联。关联归关联,但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二者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的基本义务;老师讲课的水平,则与个人学识、能力和敬业度有关。拿老师讲课不好而有意迟到,羞辱老师的同时,学生自己也违了纪。当然了,我们不赞成老师随便惩罚学生,但是有时候老师惩罚违纪的学生几乎是必须的。违纪若不得到惩罚,以后学生可能得寸进尺,凡是不合自己意的事情,都可以当作个人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的借口。如果这样,我们的规章制度和法纪,其神圣性则荡然无存。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以考分论英雄的时代,诸葛亮的这个话,至今越发重要,因为高分学生的小毛病,更容易被家长和老师所原谅、忽视。小的缺点不纠正,犯了错误不得到应有的惩罚,长此以往,孩子身上的缺点会积少成多,他们对制度和法纪的尊重度也会减少许多。比如上课迟个到、甚至旷个课,在马路上不走人行道,在大庭广众下抽个烟,在校生们可能觉得这根本不算啥事。如果不是遇到个性化的处罚,也许他们一辈子都意识不到这种违纪违规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
学校不仅仅知识传播的殿堂,更该是熏陶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的殿堂。对于违纪学生全部说不,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次违纪都受到必要的惩罚,对学生个人和我们的民族,都是善莫大焉的事情。相反,放弃惩罚,则是教师渎职的表现,应受到惩罚才是。当然,我们所说的惩罚不是“变态”的惩罚,而是人性化的惩罚。
快言快语918字
讨伐檄文,讨伐了谁
张立群
近日,用文言写成的《檄小卖部文》在网上广为传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名高中生,因不满在校园小卖部中买到即将过期的饮料,随后信笔写下这篇“檄文”。没想到,文章在被同学传阅过程中被发到了网上,成为热门微博走红网络。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可能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学校的小卖部或者超市、食堂,买到过期的食品,甚至变质腐烂的都有。而想要回去换过来,不可能,有的无德老板甚至恶语相向。由于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势单力薄,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为什么学校的小卖部如此霸道呢,敢卖过期甚至变质的东西给学生?这源于学校的商店都是垄断性的,学校往往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得选,想要买东西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再者这样的垄断是学校允许的,甚至是学校一手造成。
多数学校的商店不是对外公平招标的形式进入学校的,有的是靠关系,学校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送送礼就承包了学校的商店。而这些商店交了学校的承包费用后,学校缺少监督与检查,往往睁只眼闭只眼。
说到底,学校是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尊严的个体存在看待。不良商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学生嘛,糊弄糊弄就行”,只知道赚取学生口袋里钱,却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上帝”,当成服务的对象。而学校明显是不负责任的体现,学校不能把挣得学生的钱装到了学校的腰包之后,做一个甩手掌柜,对其应尽的监督与管理的责任不管不顾。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学生学会做人与处事的道理。但如果是这样,在课堂上我们老师教会学生要学会公平、平等,学会尊重他人,诚信待人,一下课,来到学校的小卖部、食堂等就遇到店大欺客,不诚信等问题,这对学生的教育而言,岂不成了一种笑话与戏言!
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学校的商店等应公开、透明,无论是招标还是以后平常的运作过程中,都应公开、透明,接受学生的监督。其次,学校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与责任,定期对学校的商店食堂进行检查,加强对其平常的监督与管理。而政府也应出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