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荒凉——《呼兰河传》读后感
1000字
平静的荒凉——《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其实,民国时期的女作家,我并没有花多大功夫关注过。不喜张
爱玲,大抵她因她那睨睥红尘的姿态。不喜冰心,因为总觉她才具不
够。杨绛先生,倒是很我脾胃,文字清丽又不失灵动。至于萧红啊,
我只晓得,她是个纤细敏感的女子,人生欢乐不多,颇为命苦。今日
这才拾起她的绝笔之作《呼兰河传》,读罢,更觉其人生荒凉悲苦。
这部带着自传性质的小说,她开篇就写,“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
候,大地则满地裂着口。”我蹙了蹙眉,寻思这下笔是不是有点过猛。
读到那杀人杀物的大水坑,摇了摇头,这呼兰河这城,可关了一群单
纯至自私的怪物。读至“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
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
衣来,脱下单衣地过着。”我又为这小城添增了四字“荒凉”与“平
实”。我开始惶恐起来,我的人生轨迹不也如此吗?我的岁月岂不是
这样被磋磨掉的吗?
“大先生”鲁迅称萧红的文字是有“灵气的”。我初读并不以为
然,总想她的文字过于随意,天真,干净,譬如她在章回一遍遍写“我
1
的家很荒凉”,可不像孩童的喃喃自语?但只要仔细咂摸,就深感她
文字哪里是天真,简直“老道”得可怕。譬如“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
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老了也没关系。……这有什
么办法,谁老谁活该。死……挖个坑把人埋了。埋了以后,那活着的
仍旧得回家照旧地过着日子。”
萧红的文字,看起来真是素净天真,但正是这份“天真”,让笔
下人物更显荒诞冷漠与张力十足。胡家二媳妇折磨童养媳,她道,“有
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
回…人在气头上还管得这个那个,因此我用烧红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
心。”读后感她以为自己是为她着想,以为自己面慈
心善,这种天真的残酷是不是更显得可怕可恨?至于那冷眼旁观、落
井下石,却还标榜自己善良的人们,可不就应了鲁迅先生所谓的“吃
人”吗?
萧红漂泊无定写童年,写得哪里有只是童年?萧红的童年,不见
得有多欢喜,父亲暴虐,母亲寡淡,只要一个呵疼她的祖父。但有什
么关系,毕竟有这么一个人温暖着她。所以,她笔下如同死城的呼兰
河,有了明亮的色彩,“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花开了就像花
睡醒了似的。鸟飞了,鸟就像上了天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
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于是,童年,祖父,后园,成为她人
2
生少有的明媚色彩。
当年萧红满心欢喜地对萧军讲:“三郎,我并不是残忍。我只是
喜欢看你立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立起,这期间,正有说不出的风月。”
及至她在书中写“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三十一年悲苦如浮萍的人生,在她心里,
终沉淀成“平静的荒凉”。作者:清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