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而时习之——论语读后感600字.pdf
文件大小:68.0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后感600字

学而时习之——论语读后感600字:

“学而”句提出了“学”的本质,“学”之道;紧接着就是知己之

乐;然后是君子的概念,理想的人格。

而君子想要做“仁人”、行“仁道”,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其根本,

这个根本就是“孝弟”,就是“孝顺父母,爱敬兄长”。

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有“仁”,比如“巧言令色”之流基本上无

“仁”可言。当然,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在面对父母时,无论再怎

么“巧言令色”也不为过。

可是,要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仁”呢?“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反省,实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以此修身,使之符合“仁”之道。

概括起来,反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答应别人的事,是否有尽心竭力

去完成;与朋友往来,是否有做到诚实守信;恩师所传之学问,是否

有学以致用?

个人修身、齐家到一定境界了,那便可以出来治理国家了。治理

千乘之国,有五点要素:敬慎于事而不荒嬉;取信于人而不相欺;节

俭而不奢靡;爱民而不轻用民力;必不得已而需用民力,当在农闲之

时,以不误稼穑。

而后生晚辈求学者,与君子“为仁人”、“行仁道”一样的道理,

1

当先树立起根本。那根本是什么呢?根本为“德”。“德”包括“入”

和“出”两部分。读后感.“入”是根本中的根本,“孝悌”。“出”,包

括行为做事有章法,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而后由“入”的推己及人

“爱众人”,并且亲近“仁人”,习“仁”之道。当根本竖立起来之后,

还尚且有余力的话,那就可以去学习诗书文章了。

后生晚辈所求之学,未必一定就得是诗书文章。倘若他能够诚心

诚意做到:见到贤人,能够恭敬相待;侍奉父母,事事能够竭尽全力;

为保家卫国,甘愿献出生命;对待朋友,能够做到言而有信;那么,

即便不曾学习圣贤之书,那他也必定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