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实现路径.docx
文件大小:18.6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7-03
总字数:约4.62千字
文档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实现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具有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育人价值,具体表现为塑造道德风尚,指引行为规范,增强文化自信和培养正确价值观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应然之举。当前,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的现实问题。对此,校本课程开发者应采取境域性融入、本体性回归和多元化选择的实现路径,以期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境域性融入:从知识理解转变为具身体验

境域性是指教育环境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2]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开发者需要对所处的环境作出反映,需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加以设计。课程设计基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课程评价标准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以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境域性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避免产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化的倾向。

(一)课程设计基础:从知识逻辑向心理逻辑转变

学生是学习校本课程的主体。有效的教育应契合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时,教师不应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文化知识,而应关注他们的心理逻辑,从学生的兴趣和内心需求出发,引导他们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和《唐诗三百首》等典籍,是构成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类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引领学生赏析古诗词时,可启迪他们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和实际生活等,具身体验古诗词的意境,个性化解读古诗词所蕴含的深意。以《游子吟》为例,教师可启迪学生在朗读诗词的基础上,联系自身实际,阐述母亲关心子女的方式,如母亲对子女的嘘寒问暖、为子女做爱心早餐等,以此引领学生具身感知母爱,深化他们对母爱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感知、个性化解读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与之形成有效互动,并将其具象化、生活化。例如,学生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等抽象的文化知识具象化为母亲对子女的嘘寒问暖、为子女做爱心早餐等生活场景,从而强化学生对母爱的感知,潜移默化地传承作为知识内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评价标准:从知识掌握向素养发展转变

将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作为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标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化取向的具体表现。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关注学生是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情感共鸣以及是否创造了有意义的文化世界,是否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文化品格、核心素养等。

例如,剪纸作为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剪纸艺术为主题的小学语文校本课堂中,教师可制定以下四种评价标准:学生能深入了解剪纸艺术产生的背景、存在的意义,并言简意赅地表述;学生能在认真观察剪纸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根据已有的认知,理解剪纸作品的寓意;学生能清晰地感知剪纸作品的形式美、寓意美;学生能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合理运用剪纸方法,自主创作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剪纸作品,以此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这四项评价标准分别指向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即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二、本体性回归:从强调形式回归到注重实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体性回归是指将有意义、有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满足人文需要的本原[3],既包括从仪式复演回归到真实对话,也包括从形式传承回归到内核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能有效解决形式化取向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心入脑,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从仪式复演回归到真实对话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不应停留在“穿戴古代服饰,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古代环境\等仪式复演的层面,而应启迪学生与文本、历史人物等进行真实对话,从而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新理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其文化本体性。真实对话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产生深刻的文化体验,启迪他们由浅入深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传统节庆活动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