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心忧天下,忧国忧民,那最让他忧虑的是什么事呢?在《论语.述而》里,孔子提出了他最为忧虑的四件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面对当时世风日下的社会,孔子提出了自己的四大忧虑,即“道德不修,学问不讲,见善不从,有过不改”。从反面来看,这也是对我们个人提高自身修养的四条建议。如果我们按照这四条去学习,就会促进我们不断进步,自我完善。先看孔子忧虑的这四件事:
第一,不注重道德培养。人的全部行为,除了思想,无外乎就是言语和行动,如果再分成两类的话,就是有益大家的言行和不利于大家的言行。有益大家的言行,就属于仁善的范畴,是有道德言行,反之不利于大家的言行就是不道德的言行。所谓道德,就是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水平,进而造福社会,利益大众。若是不注重道德,就会害人害己,甚至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比如现在网上的游戏、黄图、赌博等等,这都是属于不道德的,对社会大众有害无益。尤其对青少年,影响最深。
第二,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孔子说“学之不讲”,就是说做学问一定要学以致用,理论实践相结合,不能学成书呆子,像俗语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那真就成废物了。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分数而学,很少是真正因为爱学习而学习的,确实令人感慨!学问也不能滥用,一定要用到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上来,否则就会变成社会的祸害。大家看现在的电影电视里,犯罪的很多都是高学历,有文化的人,就是因为把文化用错了道,把文化当成危害社会的工具。
第三,知道善而不为。现在网上有很多正能量的文章,好多都是劝人行善的,我们看了,也很有感触,很认可,但是一到事上,自己却又做不到。这就是孔子说的“闻义不能徙”。所以,每当我们听到正确的理论和意见,就应该铭记在心,立刻付诸实践照做。无论是小善还是大义,最关键的就是做与不做,很多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所以,我们一定努力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至于日后逐渐走向堕落。
第四,知错而不能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的努力学习、修行,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犯了错误还不知道。犯了错误能改也不怕,怕的是知道错了还不肯改,那就麻烦了。只有知错就改,后不再犯,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孔子当时所担心的这四件事,其实到现在社会,仍然存在,并且有增无减,尤其网上平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都为流量,为广告,为利益,很少为社会大众的利益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