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2.03 M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7-04
总字数:约1.71千字
文档摘要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急诊科*目录126354概念病理辅助检查临床表现治疗护理*1概念概念:肛周脓肿又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由肛管、肛门及直肠周围软组织感染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婴幼儿也时有发病,其特点是:发病多急骤,肛周红肿热痛,常伴有发热,破溃后多能形成肛瘘。*绝大部分肛周脓肿:是肛腺阻塞感染形成脓肿。少数肛周脓肿:继发于外伤、炎性病变或药物注射;肛周围皮肤内的毛囊、皮脂腺感染,也可形成脓肿。2病理肛腺感染括约肌间感染直肠周围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肛门周围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向上向下向外向后发病过程可分三个阶段:肛窦炎阶段直肠肛管周围炎阶段脓肿阶段*3临床表现肛门周围脓肿脓肿表浅,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局部红肿、发硬、压痛,持续性跳痛。脓肿形成后可有波动感。脓肿可自行从皮肤穿破,形成肛瘘。穿刺时抽出脓液。坐骨直肠窝脓肿较常见;全身感染症状严重;局部呈持续性胀痛而逐渐加重为跳痛;脓肿较大(60-90ml),较深,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扪及柔软有波动、有压痛的肿块,穿刺可抽出脓液。*骨盆直肠窝脓肿较少见、重要、诊断困难;位置较深,早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持续高热、头痛、恶心等。局部肛门坠胀,便意不尽,排尿不适等肛周区无异常发现,指检在直肠侧壁外有隆起肿块或波动感依靠穿刺抽脓确诊其它直肠后窝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等,由于位置较深,局部症状不显,诊断较困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症状以及局部坠胀,常有便意等,脓肿大者,可扪及压痛性包块。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1.直肠指检:有重要意义。病变位置表浅,可触及压痛性肿块,甚至波动感;深部脓肿可有患侧深压痛,有时可扪及局部隆起。2.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3.B超:有助于深部脓肿的判断。4.诊断性穿刺:局部穿刺抽到脓液则可诊断。*5治疗治疗原则脓肿一旦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切口要大,便引流通畅,脓腔应充分打开。不要留下死腔。对肛提肌以下的脓肿,要争取找到内口,一次手术处理彻底,以免形成肛瘘。对肛提肌以上的脓肿,不易一次切开,可切开排脓或穿刺排脓,待炎症消退,病灶局部纤维化而位置固定之后,再做手术。为了控制感染扩散,减轻病人痛苦,发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后还需要进行积极的全身和局部治疗。*5治疗治疗方法保守治疗: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消散。手术治疗:单纯性脓肿→切开排脓法复杂性脓肿→一次性根治法、切开引流法*6护理采取舒适体位,避免局部受压加重疼痛。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温度43~46度,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保持大便通畅:1)、多饮水,摄入有促进排便的食物,鼓励排便,对惧怕排便者,提供相关知识。2)、予以缓泻剂,如麻仁丸口服,开塞露塞肛。4.控制感染,应用有效抗生素,必要时做药敏试验。5.脓肿切开引流后,观察引流物颜色量及性状,定时冲洗,保持通畅。高热病人予以降温处理。术后换药也是个关键。*该怎么有效的预防肛周脓肿呢?*一、预防平时应吃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宜多吃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吃脂肪过多的油腻之物,忌食刺激食物如酒、辣椒、芥末等大热之物,狗肉、羊肉不可多食。局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裤,大便后宜用干净柔软的手纸擦拭肛门,经常清洗或坐浴肛门,同时要防止便秘和腹泻。6护理*二、其他注意事项积极防治其他肛肠疾病,如肛窦炎、肛裂、炎性痔、直肠炎的等。防止便秘和腹泻。及时治疗可引起肛周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衣,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平时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一旦发生肛周感染,应及早就诊,并采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6护理**医学卫生。教学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