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猪大肠杆菌病发病特点及对策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14.02 MB
总页数:42 页
更新时间:2025-07-04
总字数:约4.21千字
文档摘要

预防措施:过好四关母猪关:1.预防免疫;2.临产前一天产后3天,给母猪注射抗菌素。3.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揩试乳头及乳房,产仔后,每天挤掉少乳汁,再给仔猪吸吮。4.母临产前一周应主要喂细糠,同时应加青饲料,避免乳汁过浓。(一)环境和管理预防*仔猪关:1.注意保温,气温低时可用红外线灯照。2.让仔猪及时吃上初乳。环境关:1.更换干净垫草。2.对栏舍及附近地带经常消毒。3.对水肿病的预防应加强断奶仔猪的管理,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种猪关:1.自繁自养*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初期靠母乳中的母源抗体。母猪的初乳中含高水平免疫球蛋白(IgG)。后期靠肠道的局部免疫反应。在泌乳期间IgG水平很快下降,而2-3周后IgA成为主要免疫球蛋白,并可保护肠道抵抗大肠杆菌的感染。(二)免疫*多数母乳中的IgA、IgM和IgG由乳腺产生。在妊娠期,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由小肠移行至乳腺而产生抗肠道致病菌的特异抗体,这些抗体主动传入初乳及泌乳期的母乳。特异性抗体可以抑制细菌对小肠上皮细胞上受体的结合,对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和细胞毒素起中和作用。*初乳保护失败可能有几种原因母猪以前未接触过仔猪环境中的ETEC,生产后,其初乳中就不会含有抑制ETEC粘附和繁殖的特异抗体。导致母猪无乳的任何疾病都减少初乳的分泌。乳头损伤或乳腺炎也影响泌乳。仔猪由于出生时畸形感染,个体弱小,损伤得不到初乳,也会对ETEL感染易感。*疫苗预防基因工程菌苗:K88-K99,K88-LTB,K99-F41,K88-K99-987P以及LTB-ST,但是大肠杆菌的毒力因子繁多,以上菌苗能针对其中的一部分毒力因子,因此免疫效果不很理想。进口苗中有六价苗效果较明显。自家疫苗:采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疫苗。在产前一个月给母猪注射,仔猪1-2,14-20日龄注射,能起到较好的免疫效果。对水肿病的预防还没有特异性的有效疫苗,但是水肿病流行株的血清型和仔猪黄痢部分相同,因此自家苗有时可以起到交叉保护的作用。*被动免疫预防:可以防止大肠杆菌在小肠的定植和抵抗毒素的作用。用老母猪的血清对新生仔猪进行口饲,用流行菌株制成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用妊娠晚期母猪乳饲喂断奶仔猪(525/日)可完全防止细菌的定植。*氯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对本菌都有抑制作用。5个用药:联合用药:由于黄痢发病急死亡快、避免延缓治疗。全窝用药:已病治病,未病防病。及时用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连续用药:至少要坚持1个疗程不得间断。母仔用药:药物通过母猪传给仔猪。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康大宝、促菌生、大蒜等也有一定疗效。药物防治*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随着抗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出现多重耐药菌株。由于E.coli带有可变异的抗药性质粒R,再加上广泛的药物基因和粘附因子基因及产毒基因共存现象,促进粘附因子基因和肠毒素基因在各菌株间的传递,使得有效治疗存在很大限制。因此,有必要筛选敏感药物。*由于大肠猪血清型多,变异大,抗原复杂,加上耐药性菌株的产生,给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带来一定困难。采用本地优势菌株灭活苗免疫,结合使用少量敏感抗菌素,配合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是防治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我们实验室已在全国范围内分离了300多株大肠杆菌株,通过筛选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多价灭活菌苗,将能更好地控制仔猪大肠杆菌病。***猪大肠杆菌病

发病特点及对策*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一些猪场发生严重的仔猪大肠杆菌病,在采用多种药物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面广,终年发生,即使幸免死于的仔猪亦生长滞缓,饲料报酬降低,严重威胁仔猪的健康,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一、疾病种类仔猪黄痢(新生仔猪腹泻):出生后一周内发生,以3日龄左右最为常见。仔猪白痢(仔猪腹泻):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以2-3周龄最常见。水肿病(断奶仔猪腹泻):一般6-15周龄发病,育肥猪很少发病。*二、病原学细菌特征: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能产生靛基质和尿素酶,不利用枸橼酸盐,不产生硫化氢。主要根据生化特性进行菌种鉴定。*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鞭毛,无芽胞。*在血琼脂平板上大多具有溶血现象*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血清学分型完整的血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