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岩石、矿物经历长期风化作用后,不稳定组分分解,产生的可溶盐类或胶体随水流失,剩下的物质残留下来,形成残积物。它们的颜色和成分都与下伏岩石有关。
?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风化壳的厚薄取决于岩石性质、气候和地形条件。
前言
?风化程度的判别
?风化深度确定
?风化带的划分
?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
?岩石遭受风化后,其工程性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坏。必须认真研究由于岩石风化而产生的三个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风化程度问题、风化深度问题和风化速度问题。
?岩石风化程度大小直接决定着岩石工程性质变坏的程度。为了确定风化程度大小,应从以下四方面对风化岩石进行观测:
风化程度的判别
?岩石颜色变化:未风化矿物的颜色新鲜、光泽明显,风化愈重光泽愈暗淡,甚至改变颜色。野外观察时要注意岩石表面与内部颜色对比。
?
?岩石矿物成份变化:注意那些易于风化矿物(深色矿物和片状、针状矿物)的变化以及是否有风化生成的新的次生矿物(次生粘土矿物、石膏及褐铁矿)。
风化程度的判别
?岩石破碎程度:重点观测风化裂隙长度、宽度、密度、形状及次生充填物质。
?岩石力学性质:风化愈重,岩石的力学性质越差,其完整性、强度及坚硬程度就愈低。野外观察时,可用手锤敲击,小刀刻划、用手折断等简易方法进行试验,必要时可采取岩样进行室内强度试验或野外原地试验。
风化程度的判别
?风化作用随着深度逐渐向下增加,其影响力迅速减弱,到达一定深度后,风化作用的影响基本消失。
?风化深度:地表以下风化作用所能影响的深度,也称风化层厚度。
?从地表风化极严重带向地下至未经风化带是个连续的、逐渐的变化过程,要准确地定出风化深度是困难的。
风化深度确定
花岗岩全、强、中风化带
摄自三峡工程左岸永久船闸边坡
风化程度的判别
?对于重要工程,把地表至风化轻微带作为风化深度;对于一般工程,则把地表至风化颇重带作为风化深度。
?物理风化为主地区风化深度一般为10m~30m;化学风化为主的地区,风化深度一般为30m~50m。
风化深度确定
?在风化深度以内进行工程建筑,必须按风化程度降低岩石的各项力学性质指标,直到把风化极严重带的岩石作为碎石土处理。对于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严重的岩层采取挖除措施。
?当地表观测不能确定整个风化壳深度内的变化情况时,应进行必要的地下勘探或物探工作。
风化深度确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划分方案:强、中、微风化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划分方案:全、强、弱、微风化带
?要确切地划分风化界线尚无有效方法,通常只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实践经验予以确定。
风化带的划分
风化带的划分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风化带的划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石开挖后,暴露于空气及水中,如果风化速度很快,又未进行及时防护,就造成开挖面迅速风化破碎倒塌。因此,必须根据岩石的风化速度快慢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岩石风化速度快必须具备两方面因素:一岩石性质及地质构造有利于风化发生;二是自然条件有利于风化。
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防止岩石风化的应对措施从两方面考虑:
?一方面提高岩石的完整性和强度,改善岩石的抗风化能力。
?一般的方法有:水泥灌浆、粘土灌浆、沥青灌浆及硅化法等。这些方法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多用于重要建筑物或加固范围不大的情况。
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另一方面则以防止各种自然因素对岩石的侵袭为主。方法有:利用粘土浆、沥青浆或水泥浆喷摸边坡表面或地下洞室表面,封闭坑底,以防止岩石表面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还可以采取拦截、排出地表水和降低地下水的方法,降低水对岩石的风化作用
防止岩石风化的措施
?岩石风化产生三个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风化程度、风化深度和风化速度。
?风化程度判断依据:颜色变化、矿物成份变化、破碎程度、力学性质。
?风化深度取决于风化情况和工程重要性。
?防止岩石风化的应对措施:改善岩石的抗风化能力、防止自然因素对岩石的侵袭。
小结
谢谢!
---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