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消防讲解培训课件.ppt
文件大小:4.02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7-05
总字数:约1.5万字
文档摘要

消防讲解培训课件欢迎参加2025年最新版消防讲解培训课程。本次培训旨在增强全体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防火灭火技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课程目的与意义预防火灾通过系统培训,使全体人员掌握火灾预防知识,从源头上减少火灾隐患,有效降低火灾发生概率,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掌握消防知识确保每位成员熟悉消防设备使用方法,了解火灾逃生自救技能,提高火灾初期应对能力,形成人人重视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构建平安环境

消防安全现状分析20万+年火灾事故全国每年发生火灾事故超过二十万起,平均每天发生五百多起1000+年死亡人数2024年因火灾导致死亡人数已超过千人,带来无数家庭悲剧¥100亿+经济损失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数百亿元,企业因火灾停产停业损失惨重

火灾基础知识火灾定义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蔓延性等特点。可燃物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塑料、油品等,是火灾形成的物质基础。助燃物支持燃烧的物质,主要为空气中的氧气,也包括某些化学物质如硝酸盐等。点火源提供燃烧所需的能量,如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静电等。

火灾的分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纸张、织物、塑料等可燃固体物质。这类火灾通常会留下灰烬,可用水或水基灭火剂扑救。木材家具火灾纸张档案火灾纺织品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油漆、蜡等。这类火灾不宜用水扑救,应使用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油锅起火油库火灾酒精燃烧C/D/E类火灾C类为气体火灾,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D类为金属火灾,如钠、镁等;E类为带电设备火灾。每类火灾需采用特定灭火方法。煤气管道泄漏金属加工车间

火灾的危害烟雾窒息火灾中产生的浓烟会导致人员窒息,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原因。浓烟中含有大量有毒气体,能迅速使人失去意识。高温灼伤火灾现场温度可高达800-1000℃,导致严重烧伤。同时,高温还会引起建筑结构损坏,增加建筑物倒塌风险。爆炸风险某些物质在高温下可能发生爆炸,如气体钢瓶、化学品等,造成二次伤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导致附近人员和建筑受到严重损伤。

火灾致死主要原因烟雾窒息一氧化碳中毒氰化氢等毒气高温灼伤其他原因数据显示,火灾死亡事件中80%以上是由于烟雾窒息和毒气中毒导致的,而非直接被火焰烧死。火灾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呼吸困难,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断氧气输送,而氰化氢毒性极强,吸入少量即可致命。

常见火灾隐患电气隐患电器老化、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电线、超负荷用电、长时间使用大功率电器、充电设备无人看管等。电气火灾占火灾总数的30%以上,是最常见的火灾隐患类型。易燃物堆放杂物堆积、易燃物品乱放、可燃装修材料大量使用、垃圾未及时清理等。这些物品一旦遇到火源,将迅速蔓延形成大火。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上锁、疏散通道堆放杂物、消防车通道占用、防火门常开或损坏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和救援。明火作业违规违规动火作业、吸烟管理不严、燃气使用不规范、餐饮场所油烟管道清洗不及时等。

火灾案例警示案例概述2023年某商场电气火灾导致10人死亡,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万元起火原因商场电线老化,配电箱超负荷运行,电气短路引发火灾致命因素疏散通道被商品堵塞,安全出口上锁,自动喷淋系统失效这起火灾充分暴露了消防安全管理的严重缺失。调查发现,该商场已有15年未进行电气线路全面检修,多次被消防部门警告但未认真整改。火灾发生时,疏散指示灯不亮,广播系统故障,导致顾客无法及时获得逃生信息。吸取教训:企业必须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保持疏散通道畅通,定期组织员工消防培训和演练,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隐患排查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消防安全责任安全管理人员日常监督检查责任专职巡查员定期隐患排查责任全体员工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责任。安全管理人员需组织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全面检查,巡查员应进行每日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火灾隐患。检查内容需全面记录,形成台账,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于重大火灾隐患,应制定专项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限,并报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备案。整改完成后,应组织验收并形成书面报告。

校园常见消防隐患宿舍电器乱用学生宿舍私自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热锅、电热毯、热得快等,容易造成线路负荷过大引发火灾。多个电器共用一个插座,导致插座过热起火。安全通道堵塞学校走廊、楼梯间堆放杂物,影响疏散;消防门被常开或锁闭;安全出口被遮挡,标识不清,紧急情况下易造成拥堵踩踏事故。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不足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存放不规范,标识不明确;实验操作不当引发火灾爆炸;废弃物处理不当导致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