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消防知识复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烫伤和烧伤时,最重要的是()。
A.冷却
B.送诊
C.包扎
D.消毒
参考答案:(A)
说明:烫伤和烧伤时,最重要的是尽快冷却受伤部位,以降低温度,减轻进一步损伤,所以冷却最为关键。包扎是后续处理措施;消毒也不是首要步骤;送诊要在初步处理后进行。
2.我国每年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是()
A.9月11日
B.11月9日
C.1月19日
参考答案:(B)
说明: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这是为了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与教育活动。所以我国每年的“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是11月9日,答案选A。
3.电脑着火了,正确的做法是()
A.用泡沫灭火器扑救
B.拔掉电源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
C.迅速往电脑上泼水灭火
参考答案:(B)
说明:当电脑着火时,首先应拔掉电源,防止火势蔓延和触电危险。然后用湿棉被盖住电脑,湿棉被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起到灭火作用。往电脑上泼水会导致触电危险,因为水是导电的,不能用于扑救电器火灾。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可能导电,也不适合用于扑救电脑火灾。
4.任何单位和()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A.个人
B.成年人
C.男性公民
D.所有人包括中小学生
参考答案:(B)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这是因为成年人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和责任意识,能够在灭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保障公共安全。
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登记备案标志
B.安全宣传标语
C.安全宣教挂图
D.安全警示标志
参考答案:(D)
说明:《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目的是提醒人员注意危险因素,预防事故发生。
6.发生火灾时,二层及以上的被睛发生火灾,应典通蛔()及其棚物的上下愿。
A.本层以上各层
B.着火层
C.地下各层.
参考答案:(B)
7.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给予()处罚。
A.撤掉其电话
B.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
C.劳动教养
参考答案:(B)
说明: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行为违反了消防安全规定,会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种行为给予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的处罚,以起到警示和约束作用,维护正常的消防秩序和公共安全。
8.灭火器的使用步骤是?()1、拔掉铅封和保险栓;2、站立距离火焰约2米距离,对准火焰根部喷射;3、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
A.213
B.132
C.123
参考答案:(B)
说明:1.首先拔掉铅封和保险栓,这一步是为了开启灭火器的启动装置,使灭火器可以正常使用,所以1应排在首位。2.然后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这样的握持方式便于操作灭火器进行喷射,所以3排在第二步。3.最后站立距离火焰约2米距离,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在做好前面两步准备后,在合适的距离和位置对着火焰根部喷射才能有效灭火,所以2排在最后。因此正确顺序是132,答案选B。
9.电熨斗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以下哪一项做法是错误的()
A.熨烫衣服间歇时,要将电熨斗竖立放置或放在熨斗架上
B.电熨斗不能与其它家用电器合用一个插座,也不要与其它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
C.熨烫衣物时,临时有事离开一会儿,不用拔掉电熨斗的电源插头
参考答案:(C)
说明:电熨斗在使用过程中,临时有事离开一会儿,不拔掉电源插头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可能引发火灾等意外情况,所以该项做法是错误的。而A选项电熨斗不与其他电器合用插座及不与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可避免过载;B选项熨烫间歇将电熨斗竖立放置或放在熨斗架上是正确的安全操作方式。
10.《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A.安全保卫计划
B.应急疏散计划
C.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参考答案:(C)
说明:《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组织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保障活动安全。
11.安全管理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并且正确地应用动力,从而激发人们保障自身和集体安全的意识,自觉积极地搞好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