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二章_染色体与DNA.ppt
文件大小:17.31 MB
总页数:140 页
更新时间:2025-07-07
总字数:约1.39万字
文档摘要

二、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B-磷酸糖苷键N-β-糖苷键AP位点糖苷水解酶DNA切割酶第95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碱基切除修复一些碱基在自发或诱变下会发生脱酰胺,然后改变配对性质,造成氨基转换突变腺嘌呤变为次黄嘌呤与胞嘧啶配对鸟嘌呤变为黄嘌呤与胞嘧啶配对胞嘧啶变为尿嘧啶与腺嘌呤配对第96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胞嘧啶去氨基生成尿嘧啶第97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如果复制发生就会产生一个突变第98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D-环形如动物线粒体DNA的复制双链环在固定点解开进行复制,但两条链合成速度高度不一致,其中一条进行复制,另一条则成为游离的单链环(即D环)。两条链复制起点不同。第63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1、大肠杆菌DNA复制原核生物每个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原点。复制原点序列特征4个9bp重复序列,3个13bp重复序列,都富含A-T对。第64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DNA双螺旋的解旋DNA的解链过程,首先在拓扑异构酶I的作用下解开负超螺旋,并与解链酶共同作用,在复制起点处解开双链。一旦局部解开双链,就必须有单链结合蛋白(SSB)来稳定解开的单链,以保证核苷酸局部不会恢复成双链。接着由引发酶等组成的引发体迅速作用于两条单链DNA上。第65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a、DNA解链酶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大部分解链酶沿后随链模板的5′→3′方向并随着复制叉的前进而移动;另一种解链酶Rep蛋白是沿前导链模板的3′→5′方向移动。第66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b、单链结合蛋白SSB以四聚体的形式结合在单链DNA的复制叉处,其作用是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保持单链结构。SSB与DNA的结合能力在原核生物中表现协同效应,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不表现协同效应。第67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c、DNA拓扑异构酶天然状态下,DNA以负超螺旋的形式存在,易形成部分单链结构,利于DNA与蛋白质的结合。在DNA复制过程中形成正超螺旋,拓扑异构酶能够消除解链造成正超螺旋的堆积,消除阻碍解链进行的压力,使复制继续进行。第68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DNA复制的引发DNA复制时,往往先由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引物,再由DNA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后随链的引发过程由引发体来完成,引发体由6种蛋白质n、n,、n,,、DnaB、C和I共同组成,6种蛋白质合在一起形成引发前体,引发前体与引发酶进一步组装成引发体才能发挥其功效。第69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引发酶是dnaG基因的产物,是在特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RNA聚合酶,仅用于合成DNA复制所需的一小段RNA。DNA聚合酶Ⅲ在RNA引物的3末端继续合成DNA链,直至下一个引物或冈崎片段。由RNaseH降解RNA引物并由DNA聚合酶Ⅰ将缺口补齐,再由DNA连接酶将两个冈崎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分子DNA。第70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起始过程:a、大约20个DnaA蛋白在ATP的作用下与oriC处的4个9bp重复序列结合;b、在HU蛋白和ATP的共同作用下,DnaA蛋白使13bp序列变性,形成单链;C、DnaB(解链酶)六体分别与单链DNA结合(需要DnaC的帮助),进一步解开DNA双链;d、DnaG(引发酶)进入,合成引物。其它蛋白:SSB,DNA聚合酶作用。第71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两股新合成链都是按5’~3’方向合成。(3)冈崎片段与半不连续复制第72页,共1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前导链(leadingstrand):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的链,称为前导链;后随链(laggingstrand):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按照5’→3’方向合成一系列短DNA片段,然后再将它们连接成完整的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