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8篇.pdf
文件大小:150.0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7-08
总字数:约2.19千字
文档摘要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优秀8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一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

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

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

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

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

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

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

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

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

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

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

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

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

第1页共3页

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

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

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

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

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金属与盐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篇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

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2页共3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法、问

题教学法、讨论法

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

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

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