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特殊主义社会的管理特点则是“人制”。制度虽有,却大都停留在纸面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也好,员工也好,常常想到的是怎么通过关系或熟人把问题解决,而不是通过公司正规的渠道。因此,建立个人关系网就成为很多人孜孜不倦的工作。与从个案走向普遍的思维逻辑相反,特殊主义者的思维方式更倾向如何从普遍中找出特殊,将自己的问题作为特殊情况处理。特殊待遇成为大众追求的东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从制度中找漏洞将自己特殊化的典型例子。第3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从另一方面来说,要在特殊主义社会中变革制度,光讲逻辑还不行,还必须通过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改革者与被改群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比方说大家都认识到中国的高校制度有问题,教授终身制,没有淘汰机制。要改变这个制度,管理者与大家讲道理,讲大学的逻辑,讲教师的责任和角色,讲没有淘汰机制中国的大学自己将被世界淘汰出局的危险。道理都明白了,但真正的变革就能实现吗?不通过一个一个击破,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顺,再好的制度都会遇到阻力,都无法建立推行。第3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4.2?中性-情绪化维度这个维度主要指人际交往中情绪外露的程度。情绪表露含蓄微弱的文化被称为中性文化,而情绪表露鲜明夸张的文化被称为情绪文化。在中性文化中,人们一般会避免情绪激昂的行为,情绪外露的人常被看成是不稳重、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时甚至不可靠。这样的人要当领导一般没什么希望。相反,老成持重、含而不露、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值得敬佩的境界。在这样的文化中,城府深的人显得有涵养,容易受到器重和赏识。在情绪文化中,情绪外露是自然的,而且是加强自己的观点的一个重要手段。不表露感情被看成冷血,而且无趣。激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生命活力的显示。意大利人把激情看成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对艺术的激情,表现在他们的绘画、歌剧,甚至时装设计之中第3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克拉克洪与斯乔贝克的六大价值取向理论(1961);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1980,1991);蔡安迪斯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1995);强皮纳斯的文化构架理论(1993,1998)第2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1?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人类共同面对六大问题,而不同文化中的人群对这六大问题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解决方法就能体现这些群体的文化特征,从而绘出各个文化群体的文化轮廓图,而将不同的文化区分开来。他们提出的这六大问题是:(1)对人性的看法;(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4)人的活动导向;(5)人的空间观念;(6)人的时间观念。第3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在这六大问题上有相当不同的观念,而在这六大问题上的不同观念则显著地影响了他们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和行为美国文化对人性的看法比较复杂,不单纯地认为人生来善良或生性险恶,而认为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基督教的原罪说反映的是人性恶的理念,通过忏悔和行善可以洗脱罪孽、升上天堂,反映的则是人性可变的信念。中国的“人之初性本善”表现的是对人性的乐观态度,而“三岁看老”则有一点人性难变的假设。表现在管理上,美国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可能带来的坏行为,在设计制度时严密仔细,事先设置种种限制以防坏行为发生;而中国则从人性善的角度,假设人不会做坏事,所以制度稀松,漏洞百出,到坏事发生的时候再去修补制度。第4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中国人讲求“风水”,选厂址、造房子、建工厂,都得先看风水才能决定。美国人强调的是人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人主导环境是美国文化的特色,而人与环境和睦相处即为中国文化的特点。这样的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事件的反应。第5页,共4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中国人把个体看成是群体的一员,个人不可以离开群体而存在。个人应该尽量合群,左右逢源。一个人如果个性太突出,太与众不同,就可能遭排斥。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则应该牺牲自己的利益保全集体的利益,长期以来中国宣传的英雄人物几乎都是或多或少具有这些品质的。美国文化认为人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应与众不同,都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否则上帝没有造你的必要。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而不是对别人负责;或者说是先对自己负责再对别人负责。比如在飞机上,当有意外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