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docx
文件大小:175.03 K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7-10
总字数:约2.24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一、总体要求与目标

1.1发展背景与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玉泉镇作为重要的区域节点,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玉泉镇地处秦州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为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玉泉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玉泉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将迎来更多外资企业和项目的进入,为当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2)在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玉泉镇发展的政策。例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玉泉镇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则为玉泉镇的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此外,国家还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为玉泉镇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在自身优势方面,玉泉镇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农业方面,玉泉镇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为主,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矿产资源方面,玉泉镇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旅游资源方面,玉泉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些优势为玉泉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镇的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1.2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方面,玉泉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紧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而言,规划将明确提出以下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在实施原则方面,玉泉镇将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共享发展,关注民生,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开放,深化关键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以实例为证,例如,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玉泉镇计划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番,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在绿色发展方面,玉泉镇将推进“绿色能源小镇”建设,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30%,单位GDP能耗降低15%,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在民生保障方面,玉泉镇将实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1.3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1)发展目标方面,玉泉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将设定以下目标:

——经济目标:预计到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社会目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生态环境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2)战略任务方面,玉泉镇将重点实施以下任务:

——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改革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生保障:加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玉泉镇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创新驱动,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竞争力。

——优化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

——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深化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二、经济发展

2.1工业发展

(1)在工业发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