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天津市天津市塘沽区向阳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docx
文件大小:715.82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7-15
总字数:约1.2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天津市天津市塘沽区向阳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1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是推动天津市塘沽区向阳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的根本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街道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

(3)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街道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街道。同时,强化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目标

(1)发展目标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年均增长8%以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以上。重点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预计到202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全覆盖。

(3)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5%和10%,森林覆盖率达到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确保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3发展原则

(1)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2)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街道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2.1工业转型升级

(1)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2)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3)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2服务业发展壮大

(1)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通过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优质服务企业落户,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鼓励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同时,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提升服务人才队伍素质。

(3)加强服务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