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陈青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docx
文件大小:505.84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7-15
总字数:约1.19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陈青集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1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方面,本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总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本规划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3)本规划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

1.2发展目标

(1)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X亿元,年均增长XX%;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X万元,年均增长XX%。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产量稳定在XX万吨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以上,增长XX%。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XX%。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力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

(2)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县城和重点镇功能更加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以上,增长XX%。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XX%,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XX类标准。

(3)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均预期寿命达到XX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XX%,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率达到XX%。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安全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1.3发展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发展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二、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2.1农业结构调整

(1)农业结构调整将聚焦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2)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订单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化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3)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节水灌溉、生物防治、循环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田水利、仓储物流、市场信息等配套服务能力,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