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林西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docx
文件大小:261.65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7-15
总字数:约1.04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林西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

1.1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方面,本五年规划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紧密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强化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3)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2发展目标

(1)本五年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在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XX亿元。同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XX%,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2)在经济发展质量方面,我们将努力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XX%,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XX%。同时,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XX%和XX%,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XX%以上。

(3)在民生保障和改善方面,我们将着力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达到XX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XX万人以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XX%和XX%,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完善。

1.3发展原则

(1)发展原则方面,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化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3)同时,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风险防控,确保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二、经济发展

2.1工业发展

(1)工业发展方面,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群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同时,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产业链配套服务,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3)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2农业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方面,我们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2)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