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画故事》说课课件
有限公司
汇报人:xx
目录
第一章
课程目标
第二章
教学内容
第四章
教学过程
第三章
教学方法
第六章
教学资源
第五章
评价与反馈
课程目标
第一章
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和讨论绘画故事,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激发创作热情
组织户外写生、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绘画乐趣,培养兴趣。
开展绘画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细致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物品,学生能够发现细节,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训练
教授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细节编织成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构建故事情节的能力。
故事构思技巧
通过绘画创作,鼓励学生自由联想,将观察到的元素融入创意中,激发无限想象力。
想象力激发
教授基本绘画技巧
通过学习色彩理论,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色彩搭配,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掌握色彩运用
介绍基本的构图原则,如黄金分割、三分法等,帮助学生合理安排画面元素,提升作品的整体感。
构图基础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线条表达物体的形状和质感,提高绘画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学习线条绘制
01
02
03
教学内容
第二章
绘画基础知识介绍
介绍色彩三原色、三间色以及色彩搭配原则,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
色彩理论基础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光影表现方法
讲解基本的构图原则如黄金分割、平衡与对比,以及如何在画布上安排元素。
构图技巧
故事创作与绘画结合
通过绘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构思出具有创意和连贯性的故事情节。
构思故事情节
01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故事情节设计角色,并教授他们如何将角色形象化地绘制出来。
角色设计与绘制
02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故事背景设计场景,并运用色彩理论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场景布局与色彩运用
03
作品欣赏与分析
通过展示《最后的晚餐》等经典画作,引导学生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和象征意义。
经典作品介绍
01
02
03
04
分析不同画家如梵高、毕加索的艺术风格,让学生学会辨识并欣赏不同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辨识
讲解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如何通过色彩传达情感,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
色彩与情感表达
分析《蒙娜丽莎》等作品的构图技巧,探讨如何通过构图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情感。
构图与视觉引导
教学方法
第三章
互动式教学
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想法,共同完成对故事的理解和创作。
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故事接龙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接龙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案例教学法
挑选与《画故事》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艺术作品案例,如名画故事,增强学生理解。
选择相关案例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中的构图、色彩运用等细节,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分析案例细节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案例的理解和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讨论案例意义
创意启发式教学
故事接龙
01
通过让学生轮流讲述故事的一部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02
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绘画创作
03
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视觉艺术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第四章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与《画故事》相关的动画或短片,激发学生对绘画和故事结合的兴趣。
01
激发学生兴趣
邀请一位画家或教师分享创作故事画的经验,让学生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技巧。
02
分享创作经验
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故事。
03
互动式问题引导
课堂实践操作
学生分小组,每组创作一幅故事画,通过绘画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分组创作故事画
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现场讲述故事,增强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角色扮演与故事讲述
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让全班同学互相评价,通过互动学习提升审美和批判性思维。
故事画展览与评价
作业布置与反馈
角色扮演活动
创意绘画作业
03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角色性格和情节的理解。
故事复述练习
01
布置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创作一幅画,鼓励发挥想象力,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02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提交,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参与反馈
04
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过程,提供反馈,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沟通。
评价与反馈
第五章
学生作品评价标准
创意与原创性
评价学生作品时,创意和原创性是核心标准之一,鼓励学生展现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01
02
技术与技巧运用
考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03
主题表达清晰度
作品是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