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李世民帝王语录--楷书版.pdf
文件大小:654.34 K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7-17
总字数:约1.1万字
文档摘要

李世民帝王语录

楷书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目录

论治国…………1

论治兵…………9

论修身…10

论人生智慧………………12

《百字令》…20

《百字箴》…22

《百字铭》…24

李世民小传……32

论治国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也能

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

2.国家法令,惟在简约。

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4.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5.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

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6.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7.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8.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

9.官在得人,不在员多。

10.朕闻以德下人者昌,以贵高人者亡。是以五岳

凌霄,四海亘地,纳污藏疾,无损高深。志冲

欲以匹夫解位天子,朕若有罪,是其直也;若

当无罪,是其狂也。譬尺雾障天,不亏于大;

寸云遮日,何损于明!

11.卿能执法,朕复何忧。

(第1页)

12.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

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

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

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

危则君丧矣。

13.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道,各随其时。

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14.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15.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

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

16.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推而

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7.远馋佞,近忠良。

18.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9.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

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

20.为君极难,法若急,恐滥及善人;法若宽,

则不肃奸究。

(第2页)

21.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

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22.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3.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

如割胫以自啖,腹饱而身弊。

24.君者,高居深视,亏听阻明。恐有过而不闻,

惧有缺而莫补。

25.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26.夫人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

27.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

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28.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29.谗佞之徒,国之蝥贼也。

30.朕遇千虑一失,必望有犯无隐。

31.今与诸公共理百姓,但有不可行,即向朕言。

32.夫国之匡辅,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

33.人君之道,唯在宽厚,非但刑戮,乃至鞭挞亦

不欲行。

34.封地太强,则为噬己之患;封地太弱,则无固

本之基。

(第3页)

35.帝王为国,必籍匡辅之资,旁求俊人英贤。

36.文武二途,舍一不可;于时优劣,各有其宜。

37.臣贵有辞,主贵能改。

38.帝王之业,非可以力争者矣。

39.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

用。

40.观古来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虐、

任小人则乱。

41.周孔儒教,非乱代之所行;商韩刑法,实清平

之批政。道既不同,固不可一概也。

42.治国休妄动,明察藏智谋。

43.夫王者,高居深视,亏听阻明。恐有过而不闻,

惧有阔而莫补。

44.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45.理人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