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祁门马山目连戏:古韵乡音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探寻.docx
文件大小:54.34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7-17
总字数:约3.32万字
文档摘要
祁门马山目连戏:古韵乡音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探寻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安徽祁门马山目连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戏祖”,在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起源久远,可追溯至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在过往杂剧、变文及传说等的基础上,撰写出《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此后,郑本目连戏在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广泛流传,马山目连戏便是其中的重要一脉。
马山目连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表演形式上,它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仅在上寿时使用唢呐,基本唱腔古朴,保留了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