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蒙元时代的四怯薛长承袭_张晓慧.pdf
文件大小:2.24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7-18
总字数:约5.04万字
文档摘要

·专题研究·

蒙元时代的四怯薛长承袭

张晓慧

摘要:怯薛制是蒙元时代草原色彩最为浓厚的政治制度之一,不仅元

人与之存在隔膜,现代学者亦有误读。怯薛制度建立之初,怯薛长的选任范围

并非如《元史》记载限于成吉思汗的“四杰”家族,而是涵盖蒙古开国功臣集

团。大蒙古国分裂后,怯薛制度作为重要的草原传统,在元朝和其他汗国中得

以保留。受到蒙元时代汗位之争的影响,怯薛长选任经历了复杂的变动。《元

史》所谓太祖创设的“祖制”,并非出自成吉思汗之手,而是元人对元朝政治

的观察与总结。怯薛长的家族承袭,集中体现了怯薛制连结大汗与异姓贵族的

纽带作用。

关键词:蒙古元朝伊利汗国怯薛长异姓贵族

怯薛(即轮番守卫)制作为蒙元时代草原色彩浓郁的政治制度,广受学界关

注。以怯薛轮值问题为核心,诸多学者对该制度各方面展开探研。早在1916年,

日本学者箭内亘已对四怯薛长的承袭问题进行考察;之后萧启庆、叶新民专门研究

蒙元时代四大功臣家族承袭怯薛长的情况;洪金富、刘晓对怯薛轮值问题的研究,

陈新元对怯薛官与元代政治的研究,均对怯薛长的承袭问题有所揭示。值得注意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蒙古开国史新诠”(21CZS021)

阶段性成果。

箭内亘:《元朝怯薛及斡耳朵考》,陈捷、陈清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

18—26页;萧启庆:《元代的宿卫制度》,《台湾政治大学边政研究所年报》第4期,

1973年,收入《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16—

255页;萧启庆:《元代四大蒙古家族》,《台湾大学历史系学报》第9期,1983年,收入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第509—578页;叶新民:《关于元代的“四怯薛”》,

元史研究会编:《元史论丛》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7—86页;洪金富:

100

蒙元时代的四怯薛长承袭

的是,研究蒙元历史的基础文献《元朝秘史》(以下简称《秘史》)和《元史》,均

对怯薛制度有所记载,但在制度创设和长官任命等方面记述颇有不同。相比怯薛轮

值等热点议题,研究者对《秘史》和《元史》所记史事的差异措意较少。近年来,

艾骛德提出:四怯薛长由“四杰”家族承袭之制,首创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元

史》编纂者基于广泛流传的“四杰”事迹,错误地认为是由成吉思汗创立;在伊利

汗国,四怯薛长制衍生为四兀鲁思异密(兀鲁思意为国,异密意为官长)制。该

观点质疑成吉思汗创立怯薛长承袭制一说,而这一成说究竟正确与否,又是如何产

生、定型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准确解读《秘史》与《元史》相关记载,对

二者之间的差异给出合理解释,并进一步挖掘相关多语种史料,全面分析怯薛长家

族承袭的演变过程,进而阐释其在蒙元政权建立、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一、《元朝秘史》与《元史》所记怯薛长官之制

《元史·兵志》是探讨怯薛制的基本史料,其中记:

太祖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

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凡宿卫,每

三日而一更。申、酉、戌日,博尔忽领之,为第一怯薛,即也可怯薛。博

尔忽早绝,太祖命以别速部代之,而非四杰功臣之类,故太祖以自名领

之。其云也可者,言天子自领之故也。亥、子、丑日,博尔术领之,为第

二怯薛。寅、卯、辰日,木华黎领之,为第三怯薛。巳、午、未日,赤老

温领之,为第四怯薛。赤老温后绝,其后怯薛常以右丞相领之。②

据此可知,成吉思汗任命“四杰”为四怯薛长,并由其家族世袭,第一、第四怯薛

长的人选此后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