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版课程大纲.docx
文件大小:34.84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7-23
总字数:约5.88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英文名

ConspectusofChineseModernHistory

课程代码

270L15A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4

课程类别

R通识核心必修

□通识核心选修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形态

□线上R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其他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一页开卷□面试□口试□答辩

□论文□报告□大型作业□课程作品□其他

开课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开课基层

教学组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心

面向专业

开课学期

1.11.2

课程负责人

郑善庆

审核人

刘举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课程网址

所属通识选修课模块(备注:通识必修课不用填,通识核心选修课必填)

□1.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模块

□2.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模块

□3.生命健康与生态环境模块

□4.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模块

□5.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

□6.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模块

课程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主要内容有:

第一,了解帝国主义的入侵和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明白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项历史任务。

第二,了解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第三,了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明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通过讲解“四大选择”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国史﹑国情教育,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立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协作开展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目标2?

了解基础史实,掌握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决心。能运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解读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的历程、经验教训,以中国情怀、世界胸襟、历史视野、时代精神不断地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梳理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讨论改革开放的特点及伟大成就,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中国道路的光明前景,增强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课程目标3?

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评论历史人物、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表2普通类专业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及权重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支撑权重

目标1

9.个人和团队:能胜任团队成员的角色,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能倾听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协作开展工作,共同完成任务。

1

四、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说明:具体阐述课程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含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应详细完整,一般按章节、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章节主要内容、教学要求、阅读书目、习题或思考题等等方面,并列出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表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与要求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第一章

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

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与世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

(2)教学重点: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教学难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教学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本质,明确近代以来中国所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项历史任务,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决心。

课堂讲授、视频学习、课后自学、课堂辩论

1、2

第二章不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