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95 《普通逻辑》23版课程大纲.docx
文件大小:31.9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7-23
总字数:约3.86千字
文档摘要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普通逻辑

课程英文名

TheCommonLogic

课程代码

?033X15B

课程学分

2

总学时数

34

课程类别

□通识课程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实验实践课□其他

□必修

?选修

□其他

□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其他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一页开卷□面试□口试□答辩

□论文□报告□大型作业□课程作品□其他

开课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开课基层

教学组织

小学教育系

面向专业

小学教育(中文方向)

开课学期

3.2

课程负责人

陈蕾

审核人

陆薇薇

先修课程

现代汉语

后续课程

课程网址

所属通识选修课模块(备注:通识必修课不用填,通识核心选修课必填)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是小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选修课程。它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为研究对象,是人们获得新知、说话写文、论证真理、驳斥谬误的工具。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有关概念(词项)、判断(命题)、推理、论证以及逻辑的基本规律等各种逻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其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程目标2?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正确思维的逻辑要求。

课程目标3?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实际思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地表达和论证思想,获取新知识。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不同专业认证进行选择填写,面向师范专业的填写表2-1,面向工程专业的填写表2-2,面向非师范、非工程专业的可不填。

表2-1师范专业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及权重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支撑权重

目标1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0.1

目标2、3

3.学科素养: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0.9

四、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说明:具体阐述课程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含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学时分配,应详细完整,一般按章节、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章节主要内容、教学要求、阅读书目、习题或思考题等等方面,并列出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普通逻辑》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与要求

对应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第一章绪论

(1)主要内容: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熟悉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逻辑学发生、发展的简况。

(2)重难点:思维、思维形式、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常项和变项、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目标1、2

课堂讲授

第二章概念

(1)主要内容:掌握概念的本质、逻辑特征、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划分等正确使用概念的逻辑方法,属种关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别;熟悉负概念的内涵、负概念的论域、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了解概括、限制等正确使用概念的逻辑方法。

(2)重难点:概念的分类

目标2、3

课堂讲授

第三章性质判断

(1)主要内容:掌握判断的定义和主要特征,推理的定义和分类,性质判断的定义、结构和种类,A、E、I、0判断间的真假制约关系,A、E、I、0判断词项的周延性,特称量词的含义,对当关系推理、判断变形推理和三段论的有关知识;熟悉判断的种类和三段论的格;了解三段论的式。

(2)重难点:周延性;对当关系推理、判断变形推理;三段论

目标2、3

课堂讲授

第四章性质判断的推理

目标2、3

课堂讲授

第五章复合判断

(1)主要内容:掌握各种复合判断的定义、公式和逻辑值,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规则及其有效式,真值表的判定功能;熟悉复合判断与语句的关系,负判断及其推理,选言判断中选言肢是否相容和是否穷尽问题,各种假言判断之间等值转换问题

(2)重难点:各种复合判断推理的规则及其有效式,真值表的判定功能

目标2、3

课堂讲授

第六章复合判断的推理

目标2、3

课堂讲授

第七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1)主要内容:掌握同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