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劳动教育理论课》23版课程大纲.docx
文件大小:23.6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7-23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劳动教育理论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劳动教育理论课

课程英文名

LaborEducationTheory

课程代码

27LD01A

课程学分

1

总学时数

17

课程类别

R通识核心必修

□通识核心选修

□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形态

R线上□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其他

考核方式

£闭卷□开卷□一页开卷□面试□口试□答辩

R论文□报告□大型作业□课程作品□其他

开课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开课基层

教学组织

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中心

面向专业

全校本科专业

开课学期

1.1

课程负责人

刘举

审核人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课程网址

课程简介

(中文)劳动教育理论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及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相关实施意见所开设的大学通识教育必修课。本课程将“四史”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劳动教育、当代劳动者的权利和保障以及劳动精神。其目的在于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英文)

二、课程目标

表1课程目标

序号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和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劳动教育。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课程目标2

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在劳动者的权利和保障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

课程目标3

学习劳动精神,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表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恪守师德规范

1.恪守师德规范。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法规,立志成为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1-1政治立场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夯实学科素养

3.夯实学科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3-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6:潜心综合育人

6.潜心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政治课在培育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独特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政治课教学进行育人活动。结合浙江红色根脉资源,通过课堂教学、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或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积极引导。

6-2能够有效组织或参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社团活动,具有整合学科教育、文化建设、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综合育人的实践体验,具备利用浙江红色根脉文化资源开发校本德育资源的能力。

课程目标3

四、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劳动教育理论课》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表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与要求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1.绪论

(1)教学内容:劳动教育的意义

(2)教学重点: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思路,课程的特点。

(3)教学难点: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作用

(4)教学要求: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线上学习

1

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1)教学内容:劳动与人;劳动与社会历史;劳动与人民群众;劳动与人类解放。

(2)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的基本内容,劳动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意义

(4)教学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主要内容,理解劳动的作用和意义。

线上学习

1

2、中国共产党劳动教育与实践

(1)教学内容: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南泥湾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