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墨韵逸情:隐逸思想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渗透与映照.docx
文件大小:54.75 K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7-25
总字数:约3.7万字
文档摘要
墨韵逸情:隐逸思想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渗透与映照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隐逸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文化根源来看,它深受道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哲学观念的滋养。道家倡导人们顺应自然规律,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束缚,在平淡质朴的生活中探寻真理与个人价值,这为隐逸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石。例如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庄子描绘的逍遥游境界,都体现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成为后世隐逸之士追求的精神指引。
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隐逸思想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有众多文人墨客受其影响,选择放弃世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