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优质课件】2021年秋九上部编版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印度(1).pptx
文件大小:19.99 MB
总页数:30 页
更新时间:2025-07-29
总字数:约1.15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通过学习佛教教;唐朝

天竺;;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印度早期文明出现

(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版图,统治几乎所有的南亚次大陆,被视为印度最伟大的皇帝,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皈依佛教。;1.文明产生:;古印度的文明成就;思考:外来民族征服了本地的原住民,而自身人数又不占优势,该怎样维持自不的特权统治呢?;二、种姓制度;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种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为保护奴隶主利益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日益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三、佛教;基本教义;古印度佛教艺术;传播;甘肃敦煌昊咼窟;巧记历史;随堂练习;素养升华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部分,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形成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等级森严的制度]

材料一: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弄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2分)结合所学,怎样理解种姓制度的“等级森严?(2分);[众生平等???宗教]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上升,利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2)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2分);材料三: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

(3)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