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
课时六《百合花》《哦,香雪》比较阅读——时代镜像中的青春光芒
课时
6
授课班级
课题
《百合花》《哦,香雪》比较阅读
——时代镜像中的青春光芒
来源
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课型
单元导入课□阅读鉴赏课?
综合实践课□单元总结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聚焦《百合花》与《哦,香雪》两篇小说的比较阅读。这两篇小说虽创作于不同时代,却都以独特视角展现青春价值。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百合花》的通讯员和新媳妇、《哦,香雪》的香雪等人物各具鲜明个性;情节设置方面,《百合花》以借被子等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哦,香雪》围绕香雪用鸡蛋换铅笔盒展开情节;主题表达上,前者展现战争年代人与人纯真情感与青春奉献,后者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少女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青春追求。通过比较,能让学生深化对小说艺术特色理解,掌握小说阅读方法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者
分析
强(已有基础)
弱(提升空间)
1.经过本单元前几课时学习,学生对诗歌意象、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有了一定基础,具备初步的文本解读能力。
2.在学习《百合花》和《哦,香雪》单篇小说时,能把握人物基本性格特点与情节大致走向。
3.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对青春主题作品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喜欢通过讨论分享丰富认知。
1.在挖掘小说深层主题、分析小说艺术手法上仍显不足。比如在分析《百合花》中细节描写对主题深化作用,以及《哦,香雪》诗化语言背后的时代内涵时,难以深入剖析。
2.在比较阅读方面,缺乏系统的比较思维和方法,不能全面、深入地从多角度对比两篇小说异同。
学习策略
1.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梳理小说要素,进行对比分析。
2.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化理解。
3.结合具体文本案例,详细讲解小说阅读方法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学习目标
1.能准确对比《百合花》和《哦,香雪》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2.梳理并总结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人物形象分析方法、情节梳理方法、主题挖掘方法等。
低阶目标
教学重点
1.从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角度深入阐释两篇小说异同产生的原因,深化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2.能灵活运用所学小说阅读方法技巧,自主赏析其他小说作品,提升小说阅读能力。
高阶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梳理信息→初探异同→课堂导入→人物形象比较→情节设置比较→主题比较→方法总结→
作业布置
教学活动设计
梳理信息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学生自主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梳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现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以及主题概括。
制作人物卡片,填写情节发展流程图,用简洁语言概括小说主题,记录在笔记本上。
提前布置学习任务,提供人物卡片和情节发展流程图模板,模板中人物卡片包含人物姓名、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相关情节;情节发展流程图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及关键情节简述。
教师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从完整性、准确性角度初步评价。若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全面,每少一点扣2分;情节发展梳理错误一处扣3分;主题概括不准确扣5分。示例评语:“你对《百合花》中通讯员的人物形象特点概括较全面,但在《哦,香雪》香雪人物卡片中,对其‘自尊’性格特点相关情节支撑不足,扣3分。情节发展梳理整体较清晰,主题概括准确,继续保持。”
学习资源:《百合花》和《哦,香雪》课文文本、笔记本、人物卡片和情节发展流程图模板(线上提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熟悉文本,为课堂深入比较阅读做准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探异同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学生在完成基础信息梳理后,从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等角度,初步思考两篇小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简单思路。
在笔记本上简单罗列异同点,如人物形象方面,认为两篇小说主人公都很纯真;情节设置上,《百合花》围绕借被子展开,《哦,香雪》围绕换铅笔盒展开,有不同。
在班级群发布提示问题,引导思考方向,如“从人物性格塑造手法看,两篇小说有何异同?”“情节发展节奏对主题表达有何影响?”
教师浏览学生在班级群内分享的初步思考,进行简单点评,鼓励学生从更多角度思考,对思考角度新颖的学生给予表扬。示例评语:“你从人物塑造手法角度思考异同,很有新意。若能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会更深入,继续加油。”
学习资源:《百合花》和《哦,香雪》课文文本、笔记本、班级群。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思维,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导入3min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回顾《百合花》中“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献被子”,《哦,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