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39.86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7-30
总字数:约6.01千字
文档摘要

PAGE2

课时四《百合花》——青春的另一种模样

课时

4

授课班级

课题

《百合花》——青春的另一种模样

来源

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课型

单元导入课□阅读鉴赏课?

综合实践课□单元总结课□

教学内容分析

《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通过“我”的视角,讲述小通讯员护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最终以通讯员牺牲、新媳妇献被作结。文本以“青春”为隐性线索,通讯员的腼腆勇敢、新媳妇的质朴奉献、“我”的成长蜕变,共同构成战争语境下的青春群像,与单元内诗歌中“五四青年的激情”“红烛的奉献”形成呼应,丰富了“青春价值”的内涵。?

小说的细节描写是艺术核心: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衣服上的破洞、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等意象,既延续了诗歌“意象承载情感”的学科大概念,又通过叙事视角的转换,展现“细节推动情节、塑造人物、凝聚主题”的小说特质。本课需引导学生从“意象分析”迁移到“细节鉴赏”,构建单元“诗-文”鉴赏的逻辑链。

学习者

分析

强(已有基础)

弱(提升空间)

1.意象解读迁移:通过《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的学习,学生已能分析“红烛”“雪峰”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可迁移至对“百合花被子”“野菊花”等细节的解读,理解“物-人-情”的关联。?

2.青春形象认知:已接触毛泽东“中流击水”的豪迈、郭沫若“力的呐喊”的激情,对“青春”的理解偏向壮阔,需通过本课补充“平凡者的坚守与奉献”这一青春维度。?

3.叙事视角感知:诗歌多为第一人称抒情,学生对“我”的情感载体作用有初步认知,可引导其发现小说中“我”的“观察者-参与者-情感推动者”的多重功能。

1.对“细节的反复出现”缺乏敏感,如难以察觉“破洞”三次出现的递进意义,需强化“文本细读-前后勾连”的思维。?

2.对次要人物的作用理解片面,易忽略“我”在串联情节、衬托他人中的价值,需通过对比阅读明确“多人物共同构建主题”的特点。

学习策略

1.文本细读法迁移:延续诗歌学习中“抓关键词句”的策略,聚焦小说中“破洞”“野菊花”等反复出现的细节,通过圈点批注、前后勾连,分析其象征意义与情感递进,如将《红烛》中“蜡炬成灰”的细节分析方法迁移到“百合花被子”的解读中。?

2.对比联想法:将通讯员、新媳妇、“我”的形象与单元内其他青春形象(如《沁园春?长沙》中的“少年”)对比,通过表格梳理“豪迈与平凡”“激情与内敛”的差异,理解青春价值的多元性;同时对比诗歌意象与小说细节的艺术手法,明确“意象的象征”与“细节的写实性象征”的共性与区别。?

3.角色代入法:结合“我”的视角,引导学生代入“观察者”角色,想象“我”看到通讯员枪插野菊花、新媳妇缝补破洞时的心理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心理描写补白,深化对人物情感与人性美的理解,增强文本共情能力。?

4.小组合作探究:针对“细节的作用”“人物形象的互补性”等问题,开展小组讨论,通过观点碰撞完善认知,如共同梳理“破洞”三次出现的情节节点,分析其对推动故事发展与塑造人物的作用,培养合作学习与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结合文本细节,分析通讯员(腼腆勇敢)、新媳妇(质朴成长)、“我”(细腻共情)的形象特点,理解“青春群像”的多样性。?

2.赏析“破洞”“百合花被子”“野菊花”等细节的象征意义,明确细节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凝聚主题”中的作用。

低阶目标

教学重点

1.从“我”的视角出发,理解“观察-共情-行动”的情感发展线,体会战争背景下人性美的珍贵。?

2.关联单元内青春形象,总结“青春价值”的多元表达(豪迈激情/平凡奉献),实现“个人成长-时代责任”的思政升华。

高阶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细节追踪”预习单→“青春形象”对比卡→导入新课→人物形象分析→细节描写赏析→

主题升华→作业延伸

教学活动设计

“细节追踪”预习单

教学内容(知)

学生活动(学)

教师活动(导)

嵌入评价(评)

引导学生初读《百合花》,用不同符号标记三类细节:①与人物相关的细节(如通讯员的“步枪”、新媳妇的“百合花被子”);②反复出现的细节(如“破洞”);③体现“我”观察视角的细节(如“我想给他开个玩笑”),并在旁边简要批注初步感受。

逐段阅读文本,按要求完成标记和批注,将难以理解的细节记录在“疑问区”,如“为什么通讯员的步枪里要插野菊花”。

提前发放预习单模板,明确符号含义(如“△”标人物细节、“○”标反复细节),在班级群发布阅读提示:“关注‘我’看到了什么,以及‘我’的感受如何变化”。

回收预习单后,从细节标记的完整性(至少各标记3处)、批注的合理性、疑问的深度三个维度评分,选取2份典型预习单课堂展示。

学习资源:“细节追踪”预习单模板(含符号说明和示例)、《百合花》电子文本。

设计意图:培养文本细读习惯,让学生提前感知关键细节,为课堂分析“细节作用”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