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三伏天的伏正确解释.docx
文件大小:17.6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7-30
总字数:约1.65千字
文档摘要
三伏天的伏正确解释
“伏”字玄机:三伏天的千年智慧
“三伏天”的“伏”字,并非蛰伏避暑这般浅显,其背后蕴藏着古人观天察地、顺应阴阳的深邃智慧。所谓“三伏”,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合称“三伏”。此乃古人以天干地支计时,结合五行生克与阴阳消长,为酷暑标注的特殊时间坐标。
一、溯源:从驯服到藏匿的“伏”之本义
“伏”字本义,深植于人对动物的驯服与敬畏。《说文解字》释“伏”为“司也”,段玉裁注:“司者,臣司事于外者也,引申之为俯伏。”其字形如犬驯服于人旁,生动传达出“驯服”“降服”之意。此意延伸,遂有“藏匿”“潜伏”之义,如《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