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一、预案背景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超标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
1.及时发现并控制超标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2.保障事故现场人员安全,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依法依规处理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三、事故分类及分级
1.事故分类:根据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超标事故分为以下四类:
(1)一般超标事故:对环境、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影响的事故。
(2)较大超标事故:对环境、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的事故。
(3)重大超标事故:对环境、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
(4)特别重大超标事故:对环境、社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事故。
2.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将超标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一级事故:特别重大超标事故。
(2)二级事故:重大超标事故。
(3)三级事故:较大超标事故。
(4)四级事故:一般超标事故。
四、应急组织体系
1.成立超标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事故应急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和应急工作。
3.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
(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工作。
(3)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监测,评估事故影响。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
1.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各工作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工作。
4.事故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人员疏散、事故调查等工作。
5.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和转运工作。
6.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监测,评估事故影响。
7.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8.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工作。
六、应急保障措施
1.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人员业务素质。
2.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3.资金保障:设立超标事故应急基金,确保应急资金需求。
4.技术保障:加强应急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应急技术水平。
七、预案实施与修订
1.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3.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本地区实际情况发生变化,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八、附则
1.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
第2篇
一、预案背景
为了确保公司生产安全,预防和减少超标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司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因设备故障、人为操作失误、外部环境等原因导致的超标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部
(1)指挥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负责超标事故的总体指挥和决策。
(2)副指挥长: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协助指挥长工作。
(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2.应急处置小组
(1)组长:由安全管理人员担任,负责现场应急处置。
(2)成员:现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环保人员等。
3.应急保障小组
(1)组长:由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物资、设备、车辆等保障。
(2)成员:后勤保障部门相关人员。
四、预案响应程序
1.事故报告
(1)发现超标事故后,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处置小组报告。
(2)应急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启动
(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a.确保人员安全,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b.采取措施控制事故蔓延,降低事故影响。
c.指导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d.保护现场,为事故调查提供依据。
4.应急恢复
(1)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转入应急恢复阶段。
(2)应急恢复阶段,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以下工作:
a.清理事故现场,消除安全隐患。
b.评估事故损失,制定恢复方案。
c.恢复生产秩序,恢复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