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1课 古代日本【原创精品】(1).pptx
文件大小:25.28 MB
总页数:43 页
更新时间:2025-07-30
总字数:约2.72千字
文档摘要

请你说说你理解的日本是什么样的?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日出之处的国家”

日本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第11课古代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1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汉书·地理志》“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后汉书·东夷传》阅读材料,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古时日本分为100多个小国,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定期向中国进贡。中国史书中的日本

汉倭奴国王印

日本的统一二公元5世纪初,大和统一日本

三最高统治者称“大王”生活其中私有领地贵族部民奴隶地位近似奴隶私有民大和政权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和族是主要由原居住于东北亚大陆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太平洋海岛居民融合演变而成。和族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和族是在古坟文化才完全形成,和族文化长期受到来自东亚大陆的影响,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又自成一派。

大化改新2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政局动荡

大和国宫廷政变——乙巳之变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权臣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效仿中国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遣唐使船遣唐使印

背景一(1)日本国内:(2)中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下层民众反抗不断。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过程二孝德天皇,年号大化效仿对象:唐朝典章制度时间:人物:646年

内容三政治上经济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意义四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前大化改新后政治经济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贵族之间征战不休天皇制中央集权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土地国有,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大化改新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大化改新时的日本中国隋唐政治中央二官八省三省六部制地方设立国、郡、里郡县制经济班田收授法均田制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大化改新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天皇被鼓吹为天界主神天照大神的子孙。天皇的第一次出现: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文化

服饰

建筑唐长安城平面图朱雀大街西市东市平城京平面图朱雀大街西市东市

幕府统治3

日本庄园一形成:特权:影响: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兼并严重,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日本武士武士

武士与武士集团二目的:组成成员:性质:特点: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镰仓幕府三建立时间:建立者:12世纪晚期地位:影响:源赖朝(征夷大将军)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

镰仓幕府江户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尊德川家康

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