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活动月试题及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起施行。
A.1989年12月26日
B.2015年1月1日
C.2016年1月1日
D.2018年1月1日
答案:B
2.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C.按照规定处理污水
D.植树造林
答案:A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开发活动和各种规划,预先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进行建设,这体现了环境保护的()原则。
A.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公众参与
D.损害担责
答案:A
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
A.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
B.直接予以关闭
C.处以罚款后继续生产
D.要求其缴纳排污费
答案:A
5.以下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物
D.颗粒物
答案:B
6.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A.一
B.二
C.三
D.五
答案:D
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举报。
A.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答案:A
8.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A.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D.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答案:B
9.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生态破坏()
A.森林砍伐
B.水土流失
C.工业废气排放
D.土地沙漠化
答案:C
10.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A.综合治理
B.全面治理
C.重点治理
D.源头治理
答案:A
11.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其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
A.经当地政府验收合格后使用
B.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使用
C.经行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使用
D.经企业自行验收合格后使用
答案:B
12.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
B.二
C.三
D.五
答案:C
13.以下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C.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D.对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即可
答案:D
14.以下哪种行为符合绿色消费理念()
A.购买一次性餐具
B.购买大排量汽车
C.自带环保袋购物
D.使用含磷洗衣粉
答案:C
15.国家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A.重点污染物
B.所有污染物
C.主要污染物
D.大气污染物
答案:A
16.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经济责任
答案:C
17.以下不属于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是()
A.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B.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止污染地下水
C.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D.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答案:B
18.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A.污染防治
B.节能减排
C.资源节约
D.环境修复
答案:A
1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