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监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
D.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D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运动
C.可知性
D.永恒性
答案:A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是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
A.本质
B.归宿
C.标准
D.核心
答案:C
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答案:D
5.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答案:A
6.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答案:A
7.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答案:B
8.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增殖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运输阶段
答案:B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答案:C
1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产业资本家
B.商业资本家
C.大土地所有者
D.金融寡头
答案:D
1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资本全球化
D.文化全球化
答案:D
12.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不包括()
A.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B.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C.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答案:C
1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答案:A
1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D.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1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无产阶级专政
C.全体人民享有管理政治的权力
D.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A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
1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D.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答案:A
18.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A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B
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是发展变化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AD
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答案:ABD
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有()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