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公开课课件.pptx
文件大小:43.28 MB
总页数:55 页
更新时间:2025-07-31
总字数:约4.75千字
文档摘要

台阶台阶李森祥

有人用英雄形容父亲,因为他无所不能;有人用高山象征父亲,因为他挺拔伟岸;还有人用灯塔赞美父亲,因为他能指引方向。在你心中,父亲是怎样的形象?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思索。油画《父亲》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自读、诵读,体会小说抒情性的语言,加深对文本意蕴的体悟。加强文本细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素养

书本铅笔齐备好,坐姿端正不乱摇。专心听讲记得牢,认真书写错字少。课前准备操

课前预习走近作者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

课前预习走近作者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送瘟神》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课前预习背景链接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课前预习背景资料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变化,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这篇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的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文体知识课前预习朗诵诗小说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听教师读,小声跟读。要求: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2、小声跟读,品味情感。讲授新课

读显身手整体感知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读一读:读准字音磨破()凹凼()涎水()搁()唿嗒()晌午()瘾()黏性()蹿()尴尬()撬()庄稼茬()mócuānyǐngāngàdàngqiàohūdɑxiánshǎnɡcháɡēnián

记一记:理解词义〔言外之意〕〔低眉顺眼〕〔微不足道〕〔大庭广众〕〔若有所失〕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低着头,垂着眼。形容谦卑恭顺的样子。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人很多的公开场合。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文中描写父亲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自由诵读,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内容。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10-16):老实厚道、一贫如洗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第一部分(1-9):划分层次整体感知

第四部分(26-32):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全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新屋落成,但父亲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没有了。第三部分(17-25):整体感知

故事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叙事线索是台阶“文眼”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整体感知

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台阶低地位低台阶高受尊重父亲:人老体衰整体感知

找出文章中描写三级台阶的词语:三块青石、小凹凼、宽敞、阴凉、最硬实。找出文章中描写九级台阶的词语:水泥面、光滑、不经磕。找出文章中描写父亲的词语:黄几几,老实厚道、低眉顺眼、兴奋、挂着笑容、没处放、尴尬、轻松、停顿、粗暴、古铜色的脸、烦躁、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