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樊和朋李华吉韦世松
摘要:2023年10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通知,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等4个指导性文件。其中,与产教融合相关的两个指导性文件发布,明确了产教融合的重要地位,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制及运行机制,为促进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
2023年10月1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通知,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等4个指导性文件。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围绕机械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轻工化工、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集群,打造10个左右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在南宁、柳州等2—3个城市与教育部合作建设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推动广西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也指出,将围绕现代农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汽车(含工业设计)、交通运输、轻工化工、食品药品、商务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10个重点行业产业链,组建10个左右行业特色鲜明、产教集聚融合、科教深度融汇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建立共同体融合发展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持续推动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资源向行业企业集聚,逐步实现复合高端技术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能力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技术升级需要的精准匹配,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基本形成产教集聚融合发展新格局。
这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发布,明确了产教融合的重要地位,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
1.1育人效能得到有效显现
学生从训练基地走向工作岗位,很快就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有些稀缺专业,学生刚毕业,就被闻讯而至的企业聘用,连学校想留下几名学生在实习车间工作都留不住。
1.2校企文化得到有效融合
在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迁移到实训基地的管理过程中来,推进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创造学生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1.3校企共建共享,让学校大大受益
特别是中高职理工类学生,很多院校在与企业共建共享中,企业提供培训场地、实训车间;学校需要专业培训人才企业就来人指导,需要技术就送来技术,为院校做大做强提供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撑,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1.4共建共享也让企业饱尝甜头
学生在几年学习中,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企业“真刀真枪”操练,根据职教大纲要求,实训课占到学生课程设计的60%,学生毕业可以直接上岗,不需企业二次培训,同样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的模式
2.1校企联盟模式
学校和企业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双主体,突出“双元育人”的教学模式,加强双方友好交流,解决产教脱节的职教难题,从而使学校和企业相互进步、共同发展。
2.2共建实体模式
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在基地中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操作,将理论知识通过实操运用到生产中去,增强教学理论与实操的相融合,同时也能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职能及工作环境,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
2.3成果转化模式
将学校教师的学术能力和企业教师的实操能力相结合,加快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力和企业研发实力。主要是教师需要参加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和校企合作深度剖析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实践。
2.4技术开发模式
学校将技术成果输入企业,从而减轻企业因科研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创新滞后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校师生的科研能力,加快了学校的科研成果积累,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增强自身创新的能力。
2.5科技资源共享模式
将学术语言变成通俗语言融入生产,将产业需求变成科研导向带进校园。不仅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还要将学校的教学成果和企业的生产成果相结合,使双方资源共建共享,其包含科研文献、课件、仪器等科技资源等。
2.6战略联盟模式
改变了以往技工院校以学校教学为中心的单一模式,使行业、企业、院校等多元主体更紧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