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煤矿井下动火作业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会议纪要.docx
文件大小:97.45 KB
总页数:39 页
更新时间:2025-07-31
总字数:约2.33万字
文档摘要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

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会议原始记录

(新版标准化适用)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前言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气焊等涉及明火或高温的作业)是高风险作业之一,由于井下环境复杂(瓦斯、煤尘积聚、通风受限等),稍有不慎可能引发爆炸、火灾、中毒等重大事故。它不仅威胁着煤矿的正常生产,更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次风险辨识旨在超前防范安全事故,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做到防控关口前移,堵塞漏洞,遏制各类意外事件发生。

煤矿井下动火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会议纪要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XXXX年XX月XX日,公司在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井下动火作业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会议,分管负责人、专业副总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了会议。形成了如下会议纪要: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XXX

会议流程:

1.主持人对本次专项辨识评估背景及评估重点进行安排布置

2.分管负责人对本次专项辨识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同时,提出专项辨识相关要求

3.各部门参会人员有序进行发言

4.辨识结果应用

5.参会人员签字

会议内容:

一、主持人()对本次专项辨识评估背景及评估重点进行安排布置

根据我单位现在的生产需要,XX区域需进行动火作业,该区域位于XXX,现场条件(结合矿井实际进行描述)。

本次专项辨识针对于作业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原因及管理上的缺陷),重点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害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二、分管负责人()对本次专项辨识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同时,提出专项辨识相关要求

1.成立专项辨识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XXX副组长:XXX

成员:分管副总、职能部室负责人,专业技术员等。

2.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小组职责:

(1)收集与本次动火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3)制定动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转化应用。

(4)补充年度风险清单及管控方案。

3.本次专项辨识旨在切实提高矿井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把控危险作业各类风险及危害因素,所有参与本次专项辨识评估人员,均应当从自身专业出发认真分析,积极发言,综合考量该危险作业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专业性指导意见且可执行的管控措施。施工单位及时依据本次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完善措施的编写,同时利用班前会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学习,熟练掌握风险管控措施。公司、工区跟班领导、安监员,要全过程跟踪,确保作业过程中按章操作,管控措施有效落地。

三、风险辨识评估阶段

主持人():依据会前安排,依次宣布由技术部、地测部、通防部、调度室等相关部门对本次作业区域地质条件、风险管控、现场物资、施工器具等基础信息共享,施工单位对拟作业区域施工措施进行现场公布。

技术部:……

地测部:……

通防部:……

安全部:……

调度室:……

…………

主持人():下面请各部门参会人员按就座顺序有序进行发言,指出风险类型,并阐明危害因素。

发言者A:本次动火作业,作业中可能释放CO、NOx、SO?等有毒气体,通风不良时易导致人员中毒。

发言者B:局部通风系统故障或风量不足,导致瓦斯积聚或有害气体无法排出。

发言者C:作业区域形成“通风死角”,增加爆炸或中毒风险。

发言者D:1.动火作业时,动火点下部及周围的可燃物如果未及时清除,焊渣掉落引燃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

2.动火作业可能引燃井下可燃物(如木材、胶带、油脂、电缆等)。

3.高温设备或材料未冷却即存放,可能引发隐性火源。

发言者E:作业场所周围如果存在可燃气体,遇火源就会引起燃烧,当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还会引起爆炸。井下瓦斯(CH?)浓度若达到爆炸极限(5%-16%),遇明火或高温火花可能引发爆炸,煤尘(粒径≤1mm)悬浮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30-2000g/m3)时,遇火源可能爆炸。

发言者F:动火作业前,如果未将作业系统与周围带有物料的设备设施完全隔离,可能存在物料异常串入,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发言者G:动火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国家规定作业人员需要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才能上岗作业。未经安全技能培训、未取得相应资格证的人员技能低下,不能满足作业要求,在作业过程带来的各种风险是不可预测的。

发言者H:氧气瓶、乙炔瓶均属于压力容器,动火作业时,气瓶放置位置不当,距离动火点过近的气瓶容易受高温烘烤而发生气瓶物理爆炸事故。如果火焰倒回到乙炔气瓶中,还会引起气瓶内乙炔气爆炸。

发言者I:电焊作业涉及临时用电接线和电气线路敷设,如存在电线裸露,接线不正确,漏电保护措施不完善,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