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营养、体育、卫生、防疫、文化、人际等。*第30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感邪途径(一)从皮毛而入(二)从口鼻而入*第3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从皮毛而入皮毛失固,卫外失职,温邪乘虚而入,正邪相争。接触性传染病:风疹、水痘、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艾滋病等。*第3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从口鼻而入大部分温邪通过此途径感染人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呼吸道:风温、秋燥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口气通于胃,邪从口入而直犯脾胃。→消化道:湿温、暑湿等。肠伤寒、痢疾、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霍乱等。*第3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发病类型(一)新感温病(二)伏邪温病*第3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新感温病简称“新感”:感受当令病邪即时而发的一类温病。临床特点:初起病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病情较轻,病程较短。传变一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初起治则:解表透邪*第36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代表病种风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第37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伏邪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时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临床特点:初期即显现出一派里热证候,若无外感激发,一般无表证。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内郁证候为主要表现。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第38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代表病种春温、伏暑等。*第39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鉴别点新感温病伏邪温病发病感邪即发,病发于表。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第40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鉴别点新感温病伏邪温病证侯特点初期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脉浮数,苔薄白等肺卫表热证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第4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鉴别点新感温病伏邪温病病机传变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第4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鉴别点新感温病伏邪温病病势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始愈。*第4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熟悉温病发病类型3.了解温病病因的共同特点和温病发病因素*第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病因1.风热病邪2.暑热病邪3.湿热病邪4.燥热病邪5.温热病邪6.温毒病邪7.疠气*第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审证求因病邪→人体→证候风热暑热湿热温热温毒厉气*第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温邪的共性1.热性显著----发热2.从外侵袭----外感3.相关季节----时邪4.相互转化5.病位不同*第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风热病邪定义: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季节:冬、春季春季温暖多风,也可因冬季气候反常,应寒反温,形成风热邪。病种:风温、冬温冬温是冬季风温的别称。*第6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致病特点:1.多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
风性升散、疏泄,先犯上焦肺、肌表、皮毛。初期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2.易化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