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管理渗透劳动教育研究
龙门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惠州市516800
教育要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教学工作进行优化创新,构建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丰富教学组织内容。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职业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组织必要性,也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劳动教育,通过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有效性。通过劳动教育在各级教育背景下的贯彻落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新时代劳动事业发展,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在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实践训练中的劳动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也能通过有效的教育融合,进而培养社会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
汽修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职院校也较多的结合市场社会的需求,开设汽修专业。在落实人才培养工作时,中职院校要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部分中职院校学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劳动能力有限、就业技能学习不够深入,核心竞争力未能有效提升,导致了后续就业的不顺利。当学生无法适应岗位需要时,在就业上面临的现实阻碍会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作为中职院校,要立足于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学生特色,面向汽车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汽修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要引导学生掌握维修技术,也要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有着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要通过汽修专业实训课堂中劳动教育的融入,以劳动教育的高质量渗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得学生更加顺利的参与社会实践。
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实训课中劳动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而在开展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时,教师要对于教育进行优化创新,保障二者结合的质量。但当前汽修专业在组织实训课堂管理渗透劳动教育时,却存在着意识淡薄、力度较弱、整体设计不足、质量评价不到位的现实困境。
教育工作的组织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对实践方式进行优化创新。面对汽修实训课渗透劳动教育的组织要求,教师要立足教育环境,既强化技能的培养,也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学生的劳动主动性。
在开展劳动教育渗透时,面临着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组织困境。大部分学生对于劳动缺乏参与主动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中职学生在过往的生活经历中缺乏参与劳动的经验,学生较少的直接体验劳动导致了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参与实训课堂实践时,存在着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学生缺乏劳动实践的经验,当学生知识储备欠佳时,实训教学的组织也难以保障良好的质量。
基于中职学生劳动意识较为淡薄的现状,教师要探究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的课堂组织模式,在正确认识学生特征、教学需求的基础上,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探究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与方法。
现代教育提倡五育并举,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基于职业院校现实的教育组织背景,虽然教育工作者有意识的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面向学生组织了多元化的教学工作。受到现实条件的局限,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缺乏参与主动性,也影响了实训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质量。
当教学压力过重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更加倾向于从本专业教学内容出发,对于知识进行讲解,教师教实训课堂的教学目标局限在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劳动教育渗透,使整个的劳动教育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组织实训教学时,虽然有着渗透劳动教育的机会,但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忽视了劳动环节学生的参与。课堂只关注技能技术的学习,则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教师缺乏对劳动教育的创新,既不重视劳动精神的传播,也不重视劳动意识的培养,在缺乏正向引导的教育环境下,实训课堂中劳动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渗透。教学中缺乏对于学生劳动情操、劳动品格劳动技能的培养,也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不利于学生后续的职业技能学习。
劳动教育要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劳动教育既要开展专门的课程,也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进而打造出系统、持续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实施劳动教育漫长且艰巨,不管是校园活动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探究劳动教育高效组织的策略与方法。
基于实践训练的背景,开展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技术,也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让学生正确认知职业、参与劳动,进而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建设者。但当前在组织劳动教育时,虽然从学校的层面提出了劳动教育渗透的要求,但在整体规划上,缺乏细致的实践方法,教师在组织实训课堂时,未将汽修专业技术学习与劳动教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