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7 散文二篇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89.51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8-02
总字数:约3.91千字
文档摘要

17散文二篇

素养目标

1.剖析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语言运用)

2.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思维能力)

3.①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②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审美创造)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剖析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深层内涵。

2.帮助学生领悟《永久的生命》中“生命的永久不朽”这一抽象概念和《我为什么而活着》中罗素对人类苦难的同情所蕴含的伟大情怀,思考自身人生价值。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播放有关生命意义的主题视频。(参见课件PPT)

【导入】我们所在的地球,历经亿万年的沧海桑田,生命在此生生不息,从微小的细胞到浩瀚的生态系统,从短暂的一瞬到跨越千年的物种演化,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你是否曾静下心来,仰望星空,俯瞰大地,去追问:什么是生命?生命为何如此顽强而执着?生命的意义何在?又是什么赋予了它那永不磨灭、永恒向前的力量?

【观看】思考生命的意义。

第一课时

《永久的生命》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一:知识储备——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关于作者】(参见课件PPT)

【文体知识】(参见课件PPT)

【字词积累】(参见课件PPT)

【识记】积累文学常识与重点字词。

学习任务二:感知内容——梳理结构、理解文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述段落大意。

【提问2】对于“生命”,作者在文中有鲜明的情感态度,请自由朗读课文,并圈点出这些关键词。

【提问3】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提问4】阅读第2-4段,在相应段落勾画出作者“感动”“感谢”“赞美”情感变化的依据,并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提问5】“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这里的“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提问6】如何理解“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回答1】

第一部分(第1段):感慨生命的短暂,欲扬先抑。

第二部分(第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三部分(第5段):赞美生命是奇迹。

【回答2】可怜→感动→感谢→赞美

【回答3】有限的岁月,永远不会再返回。“可怜”是因为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的流逝丝毫不能做主。

【回答4】

感动: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感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赞美: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

理解:“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是积极乐观的,并且气势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表面上看,文章一开始说“可怜”,情感是悲观失望的,但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在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中客观存在的。作者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回答5】“分开来”是指个体生命。“合起来”指整个人类的生命长河。

【回答6】个体虽然消逝了,但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不断给世界以色彩,能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学习任务三:写法探究——剖析手法、品味语言

教师活动

【提问1】作者对生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与赞扬,为什么要在开篇提到时间易逝、生而可怜呢?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问2】第1段从人的生理变化写起有什么妙处?

【提问3】文中“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提问4】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回答1】欲扬先抑。

先写时间易逝,人们无奈、可怜,情感进入低谷;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情感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打动人心。

【回答2】对于人的生理变化,人们感受最真切,既符合实际,又十分具有感染性。

【回答3】将不尽如人意的个人生命与“脏了、破了”的衬衣进行对比,以衬衣可以洗涤、补好反衬生命的易逝,使无奈、遗憾之情更加强烈。化抽象为具体,富有表现力。

【回答4】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通过“凋谢”与“不朽”的辩证统一的关系,阐述了尽管个体生命会消亡,但生命整体通过繁衍和延续永远焕发色彩与活力的道理,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敬畏与赞颂。

通过议论,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讨《永